李 宁,1979年10月出生于武汉,必赢626net入口首页副教授,水彩画系水彩画技法教研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博士。
近日,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对李宁老师进行了个人专访。
李宁老师接受新闻中心学生记者采访
忆求艺之路
书香门第为李宁提供了良好的从艺环境,也为他艺术观念的构建,艺术技法的巩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历史原因,他的父亲没有在从艺的道路上走下去,而面对父亲的殷切嘱托,他毅然背起了父亲未完成的梦想,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虔诚的在这条道路上前行。
在被记者问及是什么机遇使他成为了老师的时候,李宁老师脸上荡漾着缅怀和追忆“我奶奶是教师,我爸爸当过一段时间的老师,以前我也是想我能够延续家族的脉络。”出于对教师这一行业的热爱,硕士毕业的李宁老师很幸运的留校“我觉得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这个作为教学生活和从事创作的尺度。”李宁老师如是说。
和所有人一样,李宁老师在求学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报考博士的时候因为选择了综合类院校,就必须和大文大理的学生同台竞争,而面对挑战,李宁丝毫没有退缩;在因为英语短板而失败过后,2005年到2007年,连续三年的寒假,李宁老师以顽强的毅力,坚韧的品格雷打不动的从早上九点到午夜十二点复习英语。“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出更多的牺牲,才能更有竞争力”这句话是在考博三年中时时刻刻印在他心头的箴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李宁老师终于圆了他的博士梦。在被问及一直鼓励他在从艺道路上前行的动力时他说道:“我觉得人生还是要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在自己求知欲还很强的时候尽自己的力量去试一试,博一博,不想在给自己留什么遗憾。”风轻云淡的眉宇中仿佛凝结着一个从艺者对于艺术近乎痴狂的执着。现实与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辉煌和暗淡之间,不变的是开拓。这便是对李宁老师求艺之路最好的诠释。
李宁老师向记者展示课堂示范作品
课堂示范小景
述丹青之术
在艺术道路上李老师一直恪守着个人抒情的写实主义绘画风格。对自然、对生命、对时间,他总是会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方式将一瞬化为永恒。用毛颖元光寻找景物的灵性,以笔墨丹青寻求理想与现实的糅合。于是天地日月,青山长河,楼宇街巷被一种虔敬的方式勾勒、渲染。“我觉得这是人生的缩影,不要看它只是一张画、一张纸;它是一个艺术工作者情结的沉淀,就是那种大浪淘沙,慢慢沉淀的结果”对待画作,李老师一直都是以一个初学者的心态去感受客体,触碰丹青的凝涩。“一张画,不在于大小,不在于写实与抽象,而在于她给你的力量。”绘画,不仅仅是表现物体本身,而是要在方寸中诉说这些景物背后的故事。一花世界,一草天堂,四季变更,朝晖晦朔;不同的时空,我们会有不同的视觉感受。李老师在追寻、思索自然给予我们礼物更深层次的意义。
“在从艺的路上我一直坚持的就是不忘初心,一定要感怀人生的理想去追求。”李老师以这样黄钟大吕般深刻,清晰的话语来作为自己从艺路上不断鼓励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艺者在抛开了纠缠,忘却了名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时,方能心纸无间,笔墨契合。在回答是激励自己一直坚持下去的是社会艺术主流还是个人兴趣爱好的判断题时,李老师眼中露出了追忆的目光“除了自身的坚持和社会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融入到了水彩系的这个大家庭,而且作为系里的一分子觉得很荣幸,我的老师,我的同事,我的同学,他们都是全国很有名的画家,是画得非常棒的一群人,在这种环境里,逼着你一定要去多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形成了一个优秀的水彩团队,这个团队是我们不断保持前进的动力”,李老师给我们介绍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和同在美院的同事时无不流露着一种知遇之情。在这样一个好的艺术气候下,才会有更多能推动创作的力量,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水彩系的大家庭中,李老师向前辈请教厚重凝练,向后辈吸收激昂奔放。于是热烈与苍厚结合,创新与严谨交融。意气所至,信笔挥洒,才情风发,妙造自然。
2015年,李老师的水彩作品《不再留念》夺得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奖(最高奖)。在谈到创作感想时,他表示一直在寻求一种可以用水彩表现的合适的题材。在2011年初次去青岛写生的时候,奥帆中心开阔的体态,震撼的气氛,深深的烙印在心头。从此李老师找到了一个全新的题材。“我整整画了一个暑假,接近两个月,也是热天,一直在画这张画,这张画其实蛮大的,大概1m×1m。因为当时是暑假,开空调怕把画吹干了,电扇也对水分蒸发有影响。水彩最难的就是对水分的掌控,干的画上去跟水粉没什么区别,湿的时候画上去就跑开了,什么时候画,什么时候蘸多重的颜色,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自己预想的效果这全靠预判,我画了将近两个月,这张画我尝试了一些新媒介和一些新的表现语言,后来这张作品就得到了评委们的青睐”。每一幅好的作品都需要如切如磋的从艺者情怀去对待,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止是呈现自我表达,也为观看者而存在。李宁老师强调用一颗淡泊宁静的心态来对待作品,创作要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老师的画作愈加厚重。生活经验的增加,对生活的理解也多了一种深邃、凝练。他收敛了绚丽的技法,开始重新审视怎么在画作中体现更深层次的意义。画作真正的内涵并不只是色彩的绚丽或者是表现技法的挥洒。抛开喧嚣,洗尽铅华,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日益深厚,便用笔墨丹青描绘人生。“真正的好画我觉得是让别人去体验作者的灵魂和思想,而不仅仅是去注重他的技术层面的东西,一个是形而上,一个是形而下,我是希望能够更多的通过绘画语言感受到作者的思绪和表达,这是最重要的。”李老师如是说。
作品《不再留念》101x98cm 纸本水彩 2015年绘
作品《不再留念6》100x170cm
作品《不再留念7》37x57.5cm
作品《将军》75x55cm
作品《起航》55x108cm
传翰唾之法
李老师以作为艺术前辈的视野经验,把自身对学术的体验、研究,对人生路上的把握以最直接最真诚的方式告诉学生。面对过于追求急功近利的学生他给出了“世上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没有谁哪一种路是最简单最捷径的。”的精辟回答。人生吃的苦都是算数的,幸运之神不会偏袒投机取巧者。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路有多么的崎岖,都会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李老师希望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大智若愚的的觉悟,要实打实的去做专业,做学问。以一个虔诚的心态去面对学业、对待人生,可能会慢一点,钝一点,但是沉淀下来的经验是将来艺术道路上最好的垫脚石。
在教学的过程中李老师一直主张绘画设计不分家。攻读博士时,《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造物之美》一直是放在老师枕边的必读书物。绘画与设计本就是相辅相成,在设计中借鉴绘画的笔法,在绘画中构建设计的思维。两者之间相贯通,相交融;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才能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阔的思维对作品进行把握。
“我所画的必须是我所喜爱的,以这种情绪画出来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他直言现在的快餐文化盛行,从互联网上可能很容易找到素材,但是缺失了自己感情的作品是不真实的。
对于发自内心喜欢水彩的同学,李老师从来都是倾囊相授。在水彩系的大环境中,好的学术氛围、第一手展览的咨询平台、上中下游的艺术生态都是促进学子前行的重要因素。李宁老师以自己广阔的视野为同学们描绘大美术时代,将艺术与生活,创作与造型,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同时李宁老师要求不能仅仅局限于水彩专业,要博览群书,将自己打造为一个知识面广,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很注重技法与想法的结合。“光有技法没有想法是无源之本,光有想法没有技法则会苍白无力”这是李老师时常告诫学生的话。在学生创作中有一些看似不切实际的想法,李老师往往不会直接以自己的判断影响他,当创作到一定的阶段,碰壁后,李老师才会为其纠正指导:“创作是一个寻找的过程,不能说有什么样的路一定是最好走的,在不断寻找后,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李宁老师点评学生习作
李宁老师课堂示范
诵脩謇之德
在工作之余李老师也会去上网休闲,微信和新闻也是李老师获取讯息、生活逸事的重要来源。桌球是李老师比较喜欢的运动,每每和一群同事朋友打球时,总是其乐无穷。与水彩同样源于英国的桌球给李老师带来了亲切的感觉。“我以前的梦想是当画家或体育记者”李老师笑着对记者说。
在生活中李老师也是带着观察去感受世界。在‘长江人文行走’的活动中,李老师和省作协副主席刘醒龙先生合作,为楚天都市报与广大读者贡献了一期期精美的图文。“这对于我来说是艺术的一种社会责任,画家不光是要在室内画画,更重要的是走向社会,让更多的人通过我们的作品去发现生活的美,去感知文化。我们是去宣传地域文化和人文风情,一起去保护母亲河,保护水资源,这些都充满着正能量。前后历时一年多,更加呼吁了人们的环保意识,这也是艺术家的一种社会担当,来唤醒大家对环境的重视和珍惜。”
作为一名必赢人,李老师感到很强的归属感与自信心,“我希望把自己的专业做好,把书教好,能够为系里多做一些事情,希望自己的作品更加成熟,让理论研究贯穿教学与创作。对于学生,我希望他们都能够成为后起之秀,将精力和热情注入到作品中。我会用我的全力,就像我的老师教我一样毫无保留的将知识交付于我的学生,活到老、学到老、永无止境、能够继续勇攀高峰。为母校也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有一个认真严谨的态度求学,不要荒废年华,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需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李宁老师以从艺者的虔诚心态对待自己的每一幅作品。对待人生,亦是如此:如古庙梵钟,在潜移默化中传道、授业、解惑;如清泉墨玉,谦近平和,高尚娴雅。
李宁老师近期作品
附艺术简历:
“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
“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奖(最高奖)
“第六、八、九、十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并获三次优秀奖
“第二届上海朱家角国际水彩画双年展”优秀奖(最高奖)
“第二届全国小幅水彩画展”优秀奖(最高奖)
“第八届、十届、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优秀作品展”
“第十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第二届、三届全国青年水彩画展”
“全国水彩写生精品展”优秀奖
“湖北省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铜奖
“湖北省第五届、六届高校美术与设计作品展”银奖
“湖北省油画、国画、水彩画风景展”学术奖(最高奖)
“湖北省美术创作重点项目扶持工程”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年度提名展2015”
(文:赵亚丽,龙昭昆 录音整理:张怡瑄,马家伟 摄影/图片处理:李雨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