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非,1973年出生于武汉市,2004年获硕士学位,现为必赢626net入口首页中国画系教师。作品获“湖北省第十届美术作品展”铜奖“,湖北省首届小幅国画展”学术奖。
五六月份的必赢,草木发荣滋长,中国画系前的芭蕉亭亭如盖地挺立。在这万物生长的季节,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在中国画系办公室对熊明非老师进行了专访。熊明非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他的艺术历程和执教心得,其对艺术的执着与为人师的师心师德感人至深。
发轫之始露尖角
艺术家的从艺之路与他从小的成长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人生之旅,路上深深浅浅的脚步和沿途的森罗万象都将成为他灵魂的一部分,在日后的创作中的个性上形成一种定格和扩延。童年时期的熊明非在从事艺术创作的叔叔的日渐月染下接受艺术的启蒙,傍身于叔叔左右,临摹他的连环画和速写,从此,心中喜爱绘画的的苗头开始抽芽长穗。
熊明非对绘画的情有独钟注定他要在学艺的路上孜孜以求,上下求索。但在人们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艺术教育仍然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没有如今这般俯拾皆是的一系列的教学书籍,没有遍地开花的艺术培训机构。但对艺术的心驰神往所激发的强烈求知欲让他四处寻找,一次偶然机会他有幸成为了武汉市为数不多的美术班的一名小学员。小学和初中时期,熊明非作为美术课代表承包学校各种板报制作,绘画上的天赋和过人的才能得到了老师和同窗的认可,为后期考学竞争中脱颖而出打下了基础,最终争取到了在必赢附中就读的机会。
自就读附中起,他不断在这片艺术的肥沃土地上吸收有机养分,接触真正意义上的学院体系绘画基础,为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必赢附中如一座精神丰碑屹立在他心间,就如同枝叶对根般深切的眷恋。
《独自在家》纸本重彩 55×55CM 1994年(本科二年级创作)
《秀》(局部) 纸本重彩 45×180CM 2004年(研究生毕业创作)
《蔓·游》纸本重彩 115×200CM 2004年(研究生毕业创作)
掇菁撷华自宋画
熊明非的叔叔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之后曾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儿时的他,在叔叔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对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且一心向往,哪怕是经历了四年附中教育之后,在报考必赢626net入口首页时,在众多专业报考志愿中,孤注一掷地选择了中国画专业。在美院本科接受系统的中国画训练之初,于附中打下的坚实基础使熊明非在向中国传统水墨表现过渡中,在传统绘画和当代绘画中取得良性的平衡和取舍,做到兼收并蓄。静水深流,沉静下方可孕育奔涌的力量,熊明非在美院四年放笔丹青的学习中,深知求学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他静心求学,自然而然地,在国画专业上有了深厚的学识积淀。
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流派风格多样。熊明非在学习中对各种风格都熟知一二,但他对宋画是推崇备至的。他认为,现代人对宋代绘画的推崇不仅在于其精湛的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他们师法自然的唯物精神,宋画将中国传统写实绘画推向一个至高境界。宋画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其朴实的绘画感,作品是画出来的,完全没有刻意的形式和特技的堆砌。绘画技法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个人风格,提高作画效率,但过多的技法运用甚至是特技,就会妨碍作者意图的表达,宋画在这方面就把握得非常好。
熊明非的作品风格脱胎于宋时工笔画,他在宋画中掇菁撷华,取精用弘。他创作的《鸟》系列中,水墨氤氲的画面中弥漫着静谧淡远,虚无缥缈的氛围,不同于一般的鸟小巧轻盈的体态特征,他笔下的鸟一反常态,显得笨重迟钝,耐人寻味,“单纯的主体、单纯的背景、单纯的语言形式。”这种东方式的“极简主义”正是艺术家经年累月的艺术实践积淀而成的。
《鸟—1》 纸本水墨 80×120CM 2006年
《功夫》纸本水墨 33×33cm 2012年
万物有灵铸范式
在拥有了一定的学识积淀后,熊明非开始思考和追求自己的艺术个性和个人符号。在初期的创作中,他的思路是抑制颜色,弱化表现色彩的丰富性,人物是黑白的,服饰是彩色的,追求自己的个人语言和符号。他认为在艺术的创作上不能一味地迎合,应该学会另辟蹊径,走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路上面去,而这也是艺术家的理想。而熊明非也一直都在这条路上探寻着。
艺术创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研究生毕业后,熊明非一直在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发展道路,机缘巧合下,猴的形象成为了他自己的个人符号,从人物到动物的题材转变是他在艺术探索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说:“作为70一代,卡通形象乃至大众消费形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同步进入我们的童年视觉生活,阿童木、雷欧、龙子太郎、聪明的鼹鼠、三个和尚、蛋生等等,太多太多的卡通形象扎根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猴的题材在中国画的题材中并非鲜有,猴甚至是传统中国画家笔下的宠儿。中国画以猴为题材最早就可追溯到宋代,但熊明非仍能结合当下的艺术发展规律在其中找到其他的可能,从图像风格和观念表达中走出传统语境,创作出前无古人的猴的形象。在这一系列以猴为题材的作品创作前期,熊明非画了一个月的素描稿,最终打动自己的是一只拟人化的猴子,他深受启发,在这基础上不断改进,创作出了多个以这种拟人化猴子为主体的系列作品。
熊明非笔下的猴子别有一番灵趣,极简的构图,直白暗黑的背景,猴子是单一的主体与道具:俏皮的,静谧的,憧憬的……各式表情成了画面中供人追寻源意的主要线索。艺术作品是一个人经历和个性的影射,熊明非说:“我的小猴如果把身上的毛去掉,就是一个活脱脱的人。”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场景是幼时所想象的产物,而有的是他画自己和他的孩子。熊明非借猴表达自己,猴与作者,二者有着共通和相似之处。弗氏认为:“早期儿童时代的经验,对艺术家的生活有很大影响,他们影响到他的想象性,创造性主题的选择,因为我们将会看到,在他的独特风格中,艺术家深陷此幻想不能自拔。”作为70后的艺术家,熊明非对艺术的认知更加简单,轻松,像是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方式来阐述自己,在实践中虽然同样是画猴,但是风格也在慢慢发生着改变,熊明非早期的猴无论是从形象刻画还是技法表现上,都保留着一定的传统意味,但在后来的创作中,猴这一形象开始融入更多的卡通风格和时尚元素,同时受时尚文化的波普视觉风格的影响,平面化和样式化的画面以及夸张造型与传统绘画表现的融合,逐渐形成了熊明非独一无二的个人风格,《游戏》、《快乐的泡泡》、《我爱洗澡》,这一系列,则更像是在再现童年,这是他是对童心的守护,也是对那段纯真岁月的回望与遥想。
法国的艺术评论家狄德罗说:“法则把艺术变为套陈规,我不知道他是否弊多利少。让我们说清楚:他们对常人有帮助,对天才有害。”我们既要尊重和学习艺术法则,和各种技法,但又不能完全地拘泥于前人的创造,笔墨当随时代,有才能有出息的画家就当走自己的路。熊明非在他的世界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语言表达。
可以说,熊明非的作品通常与生活中的各种趣味紧密相连。与诸多以写意画擅长的画家不同的是,他将个人对趣味的表达,锁定在了工笔重彩绘画一路上,这使得他的绘画具有了某种直观性与写实特征。纵观其的作品,他显然是想在一个全新的境域中,对经典工笔绘画语言做一些个人的理解与超越。他于此所使用的一个策略是将经典图式与当下诸多的流行图式一起,认作纯粹的视觉元素,然后他再将这些视觉信息重新组合进他表达趣味这个主题上,从而形成自己的图式语言。
当然,一个画家在艺术实践中要形成艺术范式实则不易。因为需要有个艰苦的过程,但寻找到自己中所要表达的东西后,如何保持和发展更不易,因为时代在发展,生活在前进,艺术的天地十分宽广,对艺术的发掘还有许多新角度。熊明非也在保持自我的基础上继续不断努力,把有限的人生投入到无限的艺术创作中去。他感叹道:“我理想的状态,就是像弗洛伊德那样在生命弥留之际,手里依旧拿着画笔。”
《猜猜猜!》调色 纸本水墨 107×77cm 2012年
《我在冥想》绢本重彩 45×60cm 2017年
《我是谁》纸本重彩 38cm×38cm 2018年
从一而终挥笔墨
作为老师,熊明非循循善诱,要求严苛,每天上课前的都会留一部分时间出来让学生练习速写,他说:“速写是国画的生命线,国画的线很重要,它比其他的一些都来得快,如果基础不牢,后面的学习就会比较困难。”从绘画的纸张到绘画用的颜料和笔,每一样东西他都要求做到精益求精,“如果说用的颜料很劣质,那么对于颜色的认识就会是错误的,他必须是天然的植物颜料和矿物质颜料,这样才会对国画的颜色有真正的正确认识。”他认为普通大众学习国画,可能只是陶冶情操,但是对于学国画的美院学生,就要认真的对待手头上地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观赏”与“欣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用目,后者用心,只有心才可以抵达目不可及的远方。
在教学中,熊明非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认真组织课程教案、讲义和与课程有关的教辅材料。所讲授课程《工笔人物画临摹》被制作成网络教学视频上传至网络,受到追捧。在课程中,熊明非也给学生们反复强调,要发展个性,“每个人都脱离不了身处的那个时代,你得有你时代的印记。”他希望自己教授的学生在学习中不是知识的复制品,能有更多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学生在这个里面也需要总结和归纳自己的生活,进而通过画面表达出来。
“今年的毕业创作,我带的班上有个学生以水母为题材,水母在国画中基本没有先例,她也不好找参考,但是这个方向我仍然很认同。我也相信只要她下定决心可以完成的很好。”就像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所说:一个人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正是带着这样一颗挣扎出去的决心,他和学生一样在创作中的困顿时期,一如既往地坚守。
《红狗》 纸本重彩 33cm×33cm 2018年
《开心狗》 纸本重彩 50cm×50cm 2018年
在熊明非的笔墨世界里,每一幅画都只是一个蒙太奇般的片断,它不对你讲述任何故事,只是一些静态的局部——和艺术家自身。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着自己,也映照着现实中的每一个人,他从热闹欢腾的现实世界逐渐进入到寂静的内在世界,带着自己的感情,也带着些许幽默,借笔下的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动物形象,在日复一日的平常日子里,发自内心的呼唤。
展览经历:
2017年气象——两湖工笔画联展/美伦美术馆/长沙
学院新方阵十年展•2017新粉本/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6年春分——2016嘉宝当代艺术邀请展/嘉宝美术馆/武汉
异曲同工——湖北省第二届工笔画大展/必赢626net入口首页美术馆/武汉
荆楚当代——2016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汉雅美术馆/武汉
气象——两湖工笔画联展/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武汉
2015年2015武汉春季艺术盛典/东翰艺术馆/武汉
堂绘——邓涵、徐文涛、熊明非、张辉/美莲社艺术空间/武汉
湖北省工笔画学会小幅作品展/必赢626net入口首页美术馆/武汉
湖北省第四届美术节暨第二届国际当代艺术主题展——“常来常往”美术作品联展/必赢626net入口首页美术馆/武汉
2013年学院工笔——赢传媒中国工笔画名家提名展/玺美术馆/北京
学院•经典——第三届全国美术院校工笔画名家作品展/武汉美术馆/武汉
时代观照——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巡回展/武汉美术馆/武汉
2012年 微艺术/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武汉
国之丹青•领袖青年——中国画青年领袖作品展/赖少其艺术馆/合肥
墨分五色——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邀请展/大楚艺术机构/武汉
2011年眼无界——写实新当代/菩及艺术馆/广州
学院工笔——第二届全国青年工笔画新锐艺术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北京
墨生花——实力派青年国画家邀请展/嘉宝美术馆/武汉
2010年回顾与展望——湖北中国画艺术大展/湖北美术馆/武汉
学院•经典——第二届全国美术院校工笔画名家作品展/必赢626net入口首页美术馆/武汉
情系长江——“长江画派”湖北美术作品展/朱屺瞻艺术馆/上海
水墨新一代展/上海大学美术学院99创意中心/上海
(文:望肖远 陈敏华,录音整理:望肖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