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贰零年二月,为了有效抵抗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颁布了“延期返校、有序推进在线教学”的重要部署。我校教务处与学院系部迅速联动,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组织系部教师了解本学年春季学期的教学安排,并对在线教学做了具体详尽的技术指导。
当我正在为接踵而来的教学选题发愁时,突然接到系主任吴萍教授的电话。问候之余,吴主任提出将《信息图形设计》课程选题聚焦疫情的设想并讲述了她的构思。主任关于“信息设计之于疫情”的解读与电话中的期许,让我坚定了把“疫情”选题做起来的决心。
尽管疫情的阻隔,让非常时期的教学困难重重。但始终秉着“在困难中寻找解决办法”的心态,让我发现了不少借助网络优势实施教学的好办法。
为了提高课堂参与度与教学效率,我在课程中挑出具有典型性的优秀发言,将它们录制成带有音频的PPT文件,以“一对多”的资源共享方式分享到课程群,供大家反复学习。又如,在这段特殊的“窗口期”,让学生借助“免费”的全球互联网资源,采集与疫情有关的研究报告与相应数据,为课题的创作积累了大量丰富且真实的一手资料。再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将课程作品以网络方式进行线上展示与推广等。
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让同学们从理论回归实践,在鲜活的时事中寻找创作灵感,将目光聚焦当下。
隔离局限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却没有局限师生们观看疫情的视野。尽管新冠疫情的源头是病毒,但学生们作品中所反映出林林总总的“抗疫”信息、数据却辐射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等涉及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同学们试着用自己所学的专业语言记录下这段重要且难忘的记忆,希望用信息视觉化的力量帮助人们消解因信息焦虑带来的不安,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以此,致敬所有抗疫行动中“护佑一座城,守卫家与国”的人们。
课程作品的线上发布,不仅赢得了校内老师、同学们的肯定与赞许,还受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汕头大学长江艺术学院等多家院校信息视觉设计专业的关注与认可,传播力度与效果远远超出了课程之初的构想。
课程结束不久,我接到学校教务处的通知。被告之,教育部高教司正在收集在线教学期间各高校相关教学情况。教务处领导觉得《信息图形课程》在“疫情”方向的选题正符合展现“公共卫生事件中设计力量”的主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典型性,于是让我撰写文章对课程进行报道。
几个月后,我又收到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的邮件。获悉田琪、黎宝睿同学的作品《2019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的焦虑情绪》入选第七届中国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大会艺术展览,并获得学生竞赛银奖,邓璇、黄雅琳作品《钻石公主号》,宋雅琴、詹鑫贤《移动的N95》分别获得大赛入围奖。与此同时,田琪、黎宝睿的作品从845份有效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新闻教育学界专业比赛——第五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三等奖。
这些令人欣喜的成绩再次印证了选题的准确,设计与时代、与社会的契合。
疫情中的信息图形设计课程,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俯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资讯的鸟瞰视野,对于他们而言,更是一段数据驱动下追根溯源的信息之旅,一场主观追问与客观叙述并存的头脑风暴,一次用专业语言参与社会事件的响亮发声。
短短的五周课程,为学生们搭建起信息设计的方法论框架。在将来的学习中,他们可以结合其它设计学新知对这一框架进行补充和调整,对信息图形的认知也将随着这一框架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成为他们未来专业道路上的长足力量。
期待未来,信息图形设计集图像、数据、文字于一体智能化提升信息品质的优势和潜能会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感知、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