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咏仪,2012级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本科生。这个看似普通平凡的广东女孩却拥有着堪称“浩瀚”的思维空间。她曾经获得过两次国家奖学金,大三时于JWT(智威汤逊广告公司)北京分公司实习,期间她参与的广告项目成功入选戛纳广告节。大四时期,她参加了The one show国际广告节,与团队成员共同创做的作品The unborn test drive斩获金奖。
选择从事设计是陈咏仪一直以来的目标,她说她的性格与设计更为搭调,艺术包罗万象,而她也喜欢探索并且乐享其中。在与她交流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她对事物别具一格的想法和见解以及独特的处理方式。谈到对“艺术”这个词语的理解时,她提起了艺术家徐冰的观点——“不要把艺术当作艺术”。她认为,目前国内并不缺少美轮美奂的画作以及富有强烈视觉感的作品,而是缺少了能够引导学习者思维方式的东西。她坦言视觉传达这一专业,如果只是片面追求图案的表达效果,最后可能会深陷平面化的思维泥淖。虽然这个专业注重视觉效果,但不局限于此,更需要有一定的跨度。
四年的光阴,让一个懵懂的女孩慢慢蜕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样,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而沉稳。大学就像一支快速成长剂加速了她对自我的认识,自己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晰。如她所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保持清晰的头脑和明确的目标,得承认追寻目标的路上少不了阻碍。可能“坚持”这个词现在已被用烂,但是坚持的方法确实需要灵活地使用,尽管做事情需要有万全的准备,但是有时也避免不了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发生,因此,坚持也需要变通。
陈咏仪对于机会的把握也是精准的,她认为参加The one show是她学习生涯的转折点,“这不仅仅是一次挑战自我的尝试,更重要的是结识了与有相同想法观念的搭档”。当时的比赛非常紧张,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赛选手、阵容强大的团队在无形之中给自己的压力,更严峻的考验是,她的团队需要在七天之内做出一套完整的广告方案以及成品。事实上,在这7天里,他们只有在还没公布题目的第一个晚上有时间休息。导师Christian一直鼓励他们要相信自己。经过此次比赛的磨练,陈咏仪深刻地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广告与纯粹的艺术不同,广告需要市场,需要洞察,需要小组的摩擦合作才能爆发出思维的火花。
陈咏仪总说自己是超现实主义,生活在一个哥特的世界。这是源于她最欣赏的著名导演Tim Burton所创作的电影风格,这些电影都对她的创作有着很大的帮助。每个人获取感悟的方式可能有所差异,她坦言自己并不习惯于从那些典例中寻找灵感,而是放松调整自己,看场电影或与搭档讨论,也可能因为一个人、一句话,她就能快速切入主题并回归于作品创作的本身。不可小觑的是她对事物敏感的捕捉能力以及超常的思维能力。
陈咏仪一直都十分感谢她的导师吴萍老师。吴老师对于她来说可谓“亦师亦友”,她非常崇拜自己导师的眼光与博识。今年毕业生设计作品展示中,陈咏仪的毕业设计《粉象效应》以未成年人性幻想为主题,这组不太被大家看好的作品吴萍老师给予了大力支持。陈咏仪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更是一个善思者,用吴老师的话说她是“聪敏好学的”。她希望把未成年性幻想这个被大众所规避的朦胧话题说开,做一次深入的探讨,她认为这只是一种人性而非行为的幻想。她笑言最初若不是老师的支持,作品就不会展现得如此成功。
也许正是陈咏仪对待事物的真诚与包容使她在艺术的海洋中徜徉得如此自由和愉悦。
毕业作品《粉象效应》
(Little Miss Matched品牌设计)
(书籍设计 《阴道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