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昱皓,1983年6月生于青岛,现为必赢626net入口首页水彩画系水性材料教研室主任;必赢626net入口首页水彩画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获湖北省年度十佳青年艺术家,国家艺术基金和屈原文艺奖。
近日,我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对邵昱皓老师进行专访。
《桌前—续集之四》73X53cm 纸本水彩 2012
携一缘 初相遇
邵昱皓在他的芳年华月里用水色淋漓的笔墨细腻了时光的轮廓,即使已在水彩画界斩获多个奖项的他仍视水彩的感觉亦如初见时的那般沉凝。邵昱皓在四岁时与绘画相遇,八岁时在少年宫侧身于从军艺毕业的老师系统学习绘画,当时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成为邵昱皓绘画艺术萌芽成长的土壤。天赋异禀在家长的支持和老师们的鼓励下催生与发酵,虽少年,已自成才,崭然露头角。
在本科时与水彩结缘,师从多位来自不同地域的金奖水彩画家,在水色交融中上下求索,在寒暑假也步履不停,从量变到质变,笔墨间的一起一落,描摹着生命的镜像。天道酬勤,邵昱皓在大学时期便已头角峥嵘,频获嘉奖,涅槃而归。但到如今,连续拿下国家级展览7项最高奖、入选近30次国展的他仍携一颗质朴的心,把绘画当作一种修行,躬身于水色相生之中,择一事,终一身。
《青花鱼19》 53x35cm 纸本水彩 2017
根其传统 探其可能
深一笔、浅一笔,邵昱皓将自己心中的呢喃融入水色之中,一笔一笔探索,一幅一幅地靠近内心的“真”。所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艺术的发展在内容上不能与传统背离,而艺术的语言当跟随时代的步伐,镌刻有时代的烙印。观邵昱皓那弥散着东方气韵的画作,他在艺术语言上的探索与革新跃然纸上。邵昱皓在根基于自身对传统体系的了解的基础上破而后立,大胆借鉴其他画种的技法、媒介、构图,并在水彩画的本体语言——水性材料上进行大胆尝试和实验,独具匠心地将笔触肌理、技法、综合材料等综合应用于纸本上,丰富了水彩画的表现力,拓展了水彩画的技术空间,发展出有别于传统的独创风格,将水彩艺术赋予时代性,努力将其推入当代中国水彩艺术的新领域。
汉贾谊《新书•容经》:“故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过犹不及的道理同样可用在艺术语言的创新上。邵昱皓认为,把握好当代材料意识在绘画运用上的“度”尤其关键,在进行材料语言创新的探索上应摒弃徘徊在“知觉印象”浅薄的层面,过分强调外在形象对视觉感官的刺激作用的做法。做工于如何提高作品本身的文化内涵和感化内心精神层面,把高度思想驾驭到高品质的创作上,材料的介入,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实为上策之选。
形而下的“物”向形而上的“道”转化,使所绘在观念上发生质的转变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邵昱皓对此有更为深刻的阐述,他谈到,较之以往水彩画观念,区别的存在足可直接规范着表现手法,随之而产生形式的变迁与技法的突破。这样在形式和技法的探索中往往有章可法,有规矩,少了三分模仿,多的便是物象的“真实”写照。“物”并非表象通俗的物、自然的物,而是心中的物、悟道之后的物。心应自然,心物感应而融为一体。
《存在的意义系列之一》55X35cm 纸本水彩 2011
于缱绻入墨中发问
邵昱皓在创作时,将对当代社会问题进行的追问和反思缱绻入墨,笔墨的曲直浓淡间蕴涵更深刻的学术性和强烈的时代感。在观念上,他吸收了西方抽象艺术理念中的有机成分,追求纯粹形式和语言化风格,应用符号化和隐喻手法来隐射现当代的现实社会问题,以抒其思、其感、其想。
从物状写实继而精神升华再到表现性的探索,邵昱皓寻到了绘画性表达的空间。他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个空间不只是一个具体空间,他还把一些必要的要素呈现给了观者,在有限的要素中通过调动观者的文化教养、知识、生活经历、人生经验来激发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在自主构建的空间里进行二次创作。
真正好的艺术是一种互动,整个空间感觉会发生改变。由于邵昱皓注重作品与观者的互动,他的作品中硬的、现代的钢性结构,又会变成柔和、抒情、具有东方的禅意,使他近几年在中国水彩领域得到普遍认可与赞赏。
除了对当代社会问题进行追问与反思,“中国元素”也在他的笔下生花。邵昱皓钟情于中国文化,并将其文化精神浓缩于画面中,既不张扬,亦不过于含蓄,温润出一种气质来。这其中包含了画家别树一帜的创作意识,更重要的是把握住了“中国元素”的面貌和气质,将中国元素在艺术创作中的良好运用,也是决定形成艺术创作区域化的重要符号。
《原址》50x31.5cm 纸本水彩 2015
《H.C1》53x35cm 纸本水彩 2016年
《H.C5》53x35cm 纸本水彩 2016
于提取与结合中重生
邵昱皓在水色光影中寻寻觅觅多个日夜,多载春秋,所创作的作品已不计其数。他将自身对生命的思考通过笔墨丹青绘入画中,从具像升华到表现性的探索是他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下的独特手法。他游离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但又希望通过艺术语言对话大众。在他众多曙目的作品里,青花鱼系列热度较高。邵昱皓谈到,求学时对青花的迷恋,构成花罐为载体而传作,并期创作的“干鱼”也是其原型的积累与实践,青花鱼系列在这种“嫁接”状态下生成。邵昱皓希望通过“鱼”来叩问生命的价值,他认为生命是脆弱的,但比生命脆弱的是人对于生命的感知和体验。在形象及色调上既是现实性的,同样又是概念化或符号性的。运用构成形式与抽象语言,通过消减客观物质属性,告别现实中具体视觉形象而具有普遍抽象意味,幻化为“生命”的象征形式,使作品进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 “视界”,成为一种超出它自身存在于时空范围的非尘世之物,构成画面的图腾,来揭示“生命”存在的状态。通过描绘隔绝空间的“鱼”,捕获城市化生活中所形成的纷扰与孤独的剪影,嘈杂与寂寞的浓缩,繁华与萧索等公共性与私密性的冲突与对比的状态,是对未来生活与现实命运矛盾的思考。
《360的距离》74.8x54.8cm 纸本水彩 2015
《七月生灵》74.8x54.8cm 纸本水彩 2015
于鲜花掌声中坚守
邵昱皓将自己的执着渗入到艺术创作之中,他的作品可谓笔墨脱俗、傅染得冝、意趣有余者,谓之妙品。苦心人,天不负。邵昱皓年轻有为,屡获殊荣。如今,作品《hc系列》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是继2011年《桌前》(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最高奖)系列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后的第二次收藏。目前共计6幅水彩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而作为青年艺术家有这般成就实为少有。但邵昱皓仍怀着起初对艺术的初心,去清醒地、淡泊名利地去面对这些鲜花与掌声。荣誉对他来说是探索阶段的一种鼓励,一种对自我学习与研究的肯定。获奖与否与自己艺术地追求无直接联系,展览收获地除了短暂的欣喜外,还收获了获奖后冷静地去看待这件事情所换来的心得,两者相较,后者更为珍贵。
《水彩速写》31x23cmx4 纸本水彩 2018
于薪火相传中延续
除去艺术家的身份,邵昱皓还是必赢626net入口首页水彩画系的一名教师。他常常跟学生说,画画的初始状态还是一个技法的层面问题,教育学生本科阶段在关注谈艺术的高度的同时,也不要摒弃基本功的训练。一件好的作品,既要看作品的基本功,也要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他深知自己身为人民教师身上肩负的职责,责任感驱使他采用最好的方式去引导学生。他认为艺术的方法论主要有两点,一是思维意识的引导和启发,而后是关于技法的延续和教授。在教学上喜欢采用随堂创作的方式。他认为这种方式能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还能起到教师的榜样作用,启发学生用功学习。这两方面的启示之后,学生进入绘画状态,就可以引导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思维意识。邵昱皓一直往这样的教学体系和方法上努力。
烟火人生,择一事,终一生。邵昱皓将对艺术的钟情融入骨髓,渗入血氧。携一世之心缘于水色交辉中探寻不断,于教育事业中解惑不止。对艺术,对教育,怀初心如初见。
(文:陈敏华 采访:孟祥仪 录音整理:黄雪玉 陈斯妮 拍摄:黄雪玉)
附:获奖信息
2018
作品《HC系列》“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美术馆)
2017
作品《康博斯维尔的发送》“第三届全国青年水彩作品展”(最高奖)。(山东美术馆)
作品《HC系列1-3》“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优秀美展”。(西安博物馆)
作品《hc系列》“大卫国际水彩双年展”优秀奖。(齐鲁美术馆)
2016
作品《江汉平原》“第十一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最高奖)。(石家庄美术馆)
2015
作品《桌前-续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展”。(山东美术馆)
2014
作品《桌前-续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武汉美术馆)
作品《桌前》“丹青贺岁-全国优秀美术作品精品展”。(中国美术馆)
2013
作品《桌前no6-7》“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国际水彩大奖(最高奖)。(深圳美术馆)
作品《青花鱼8》“土耳其国际水彩画展”。(1st)
2012
作品《桌前-续集no1-6》“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最高奖)。(广西博物馆)
作品《桌前no1-3》“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
作品《耸.静物日记系列》“第二届上海朱家角国际水彩双年展”。(2st)
作品《弄山系列》“英国皇家水彩画会2012世界水彩画年展”。
2011
作品《桌前系列》 “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最高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美术馆)
作品《存在的意义no1》“第二届全国小幅水彩画展”(最高奖)。(合肥美术馆)
作品《耸.静物日记》“第二届中国当代学院水彩作品展”(最高奖)。(中国美院美术馆)
2010
作品《存在的意义no-4》“第九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宁波美术馆)
作品《无题》“上海朱家角国际水彩双年展”。(1st)
2009
作品《手套系列》“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辽河美术馆)
2008
作品《静物》“中国造型艺术新人展”优秀新人奖。(中国美术馆)
2007
作品《女人体组画》“第八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大连图书馆)
2005
作品《女人体双联幅》“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郑州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