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行走的思政课”和“一线的专业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根据团中央、团省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华文化传承”重点专项的相关要求,中国画学院春田志愿服务团队师生一行14人,于2024年7月6日—7月21日,走进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优秀代表宣纸的发源地泾县,开展为期16天的“弘扬中华文化 丹青浸润童心”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践行服务社会职能,精心设计、统筹安排、完成“五个一”社会实践任务。
丹青浸润童心,办好一件惠民实事。实践团队师生做好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坚定文化自信,为泾县乡村儿童重点开设国学诵读、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及国画启蒙等美育课程,将美的种子扎根在乡村儿童心底,带领乡村儿童认识书画、体验书画、爱上书画,并举办书画美育浸润教学成果展与乡村儿童共度“七彩假期”。
弘扬宣纸文化,进行一场主题宣讲。实践队员在安徽省第五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宣纸博物馆”与泾县红色驿站等场地,宣讲中国宣纸故事。学习并讲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以“宣纸”制作技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长卷的生动实例,介绍手工捞制三丈三宣纸(长11米宽3.3米)创造2016年吉尼斯世界纪录,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获奖证书与宣纸的故事,向听众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国工匠精神。
校企携手挂牌,开展一次结对共建。联合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创建“艺馨非遗”实习实践基地,深入宣纸生产基地调查研究,了解体验宣纸的主要制作工序,撰写调研报告。中国画学院莫金龙老师向中国宣纸博物馆赠送“讲好中国宣纸故事,工匠精神代代相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艺精湛纸寿千年”书法作品。推动开拓校企实践教学与宣纸文化传承新的合作领域。
开展调研访谈,提出一项务实建议。在调研中得知宣纸制作工艺要求复杂,工序耗时达三年,工场环境艰苦,产业资金投入偏低等情况,实践团队就如何解决产业难题与未来发展路径规划进行调研与思考,提出多项合理化建议,为推进保护宣纸“非遗传人”建言献策。
关注非遗热点,撰写一份调研报告。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制作是造纸术的优秀代表,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宣纸具有“墨韵万变,纸寿千年”等独特性能。实践团队撰写《关于108道手工工艺宣纸“非遗传人”梯队建设的调研报告》,为提高社会公众对宣纸文化认知度和工艺传承保护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宣纸与书画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二者相得益彰,相互成就。本次社会实践引领团队师生学习大国工匠精神,讲好中国宣纸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志愿精神融入到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脉搏。(责编:黄晓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