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出生于湖北武汉,艺术学博士,现任水彩画系教研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静·界》、《晨曲》、《不再重现的风景—12》等多次获得全国水彩展优秀奖,并被各大美术馆收藏。
投入情感创作 尊重传统手绘
绘画要自我一些,追求自己喜欢的方向或是题材,作品中要有情感注入才会有个性与生命力。李老师的作品风格是写实主义中蕴藏个人抒情,他喜爱水彩风景画创作,特别是海景。西方哲学家泰勒斯说过,“万物来源于水”。有水的地方就有希望,而水彩的语言又非常适合表现船、岸边、海洋等意象。因此他创作了大量关于海景的画作。近几年,他对机械也颇有兴趣,创作了一些关于拖拉机、工程车这些形式感强的作品。
提及水彩这种艺术创作形式,他眼神一亮,滔滔不绝的说起,“水彩起源于英国,动感的水与淡雅的色彩相得益彰,它不是小众绘画形式,而是有着贵族气息的艺术。”李老师被水彩的灵动与清新深深吸引,创作中就赋予激情。“我热衷于关注能激发自己情感的主题,我所画必须是我所爱的,以这种情绪所画的作品才会有创造力与生命力。”这便是李老师创作时的经验之谈。
谈到水彩画中使用水性材料的问题,李老师主张适度运用,更关注绘画的本体。我们可以运用综合材料来增强画面的肌理感,使得水彩画更多样性,但是不能让材料喧宾夺主,要专注于水彩画本体的表现,不可忽视了传统技法的重要。他认为,“一幅好的作品应该是画出来的,炫技的手法不成熟,只能将水性材料作为绘画的辅助,我们应该更注重手绘。”
心怀教师梦 改革新方法
在美院读研后,李老师就留校任教了两年。为了提高自我,他选择攻读博士学位深造。之后,他又选择了回到美院继续教书。谈及此事,他笑言自己的人生规划就是想当老师。耐心地引导学生成才,发掘学生创造潜力,于他而言有欣慰与成就感,这样的满足支撑起他的教师梦想。
在教学建设上,他提出在水彩画系内进行素描课程改革,引入新课程《微观素描》,结课后举办素描汇报展。大一时学生主要是图式语言教学,而大三时主要是主题水彩课程。在大二年级开设这门新课程,起着承上启下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是借鉴兄弟院校,并融入我校水彩系特色,将创作对象的局部放大,进行细节的精细刻画,可以训练学生的写实能力,升华提炼他们的技法,追求无以复加的精密感。
提倡自主学习 知行合一
对水彩系学生的毕业生论文、创作、就业及考研方面,李老师也给予了关怀指导。他自豪的表示,水彩画系考研成功率很高。他主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李老师作为学校“致美拔尖人才班”委员,对致美班学生学习及生活悉心辅导与帮助。“致美班毕竟是经历了层层选拔的学生,我对他们的要求可能会更高,特别是在加强他们学习能动性方面。”
作为美院学生,要多看画展,才能开阔眼界。如今是读图时代,网络发达,可以利用好各大艺术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多阅读。李老师会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学生,传授创作技法只是其次,教导学习方法才是关键。他用自己的所为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知行合一的必要性。
《不再重现的风景》李宁
(记者:小阳 何文婷 黄怡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