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校离休教授、著名雕塑家刘政德老先生,以其在雕塑界所作的贡献,在“中国姿态•第三届中国雕塑大展”评选中荣获了中国雕塑学会颁发的“中国雕塑终身成就奖”,成为湖北省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艺术家。组委会评价他不仅是中国的雕塑大师,也是世界级的雕塑大师。
刘政德老先生是中国著名雕塑家、寓言雕塑大师。1931年出生于湖北天门,毕业于中南文艺学院,先后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必赢626net入口首页、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中国雕塑学会。其主要代表作《大江截流》、《黄鹤归来》、《盲人摸象》等。
刘政德像
为了进一步了解刘政德的生平和作品,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一行对这位身体硬朗的84岁老艺术家进行了专访。
集中西所长 成一家风格
上世纪60年代,中国的艺术正处在百废待兴阶段,而西方艺术的风格正渐渐渗透进来。当时才20多岁的刘政德,与同龄人一样对西方艺术家罗丹在雕塑方面的成就抱着极大地憧憬和向往,因此他创作了一些例如《魔笛》、《哨兵》这样一些极具西方写实主义的膜拜大师的雕塑作品。但刘政德并不打算就这样照着西方的路子走下去。在他看来,学习西方艺术只是一种提高艺术眼界的方式,最终还是要回到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上。他笑称对现在一些在国外学了一知半解便回国卖弄的人表示不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不努力挖掘学习,却跑到国外去学个“半调子”回来夸耀,这实在不明智。但我不否认西方艺术文化,我们应该利用西方艺术文化的长处来充实、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而非将其作为夸耀的资本。”
刘老师给记者讲述过去的故事
从小受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教育影响的刘政德对寓言情有独钟,他认为,“寓言很有哲理,常常蕴含着许多辩证思想。”于是,刘政德萌发了以立方体的变形形象、运用写意的手法来表现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想法。刘政德说,“雕塑并不像绘画可以很生动直观的表现场景,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绘画里可以有天空,但雕塑中只有地面,要在有限的范围内创作故事性的雕塑是有难度的。而通过雕塑的形式表现中国传统的寓言故事,这便是我一贯坚持寓言雕塑创作的原因。”
至今,刘政德已经创作了50余件寓言雕塑,他成功的创作出了《猎人争雁》、《狐假虎威》、《盲人摸象》等寓言雕塑。他也开创了中国寓言雕塑的独特风格。美国雕塑家约翰·T·扬评价其是现代与传统的神奇结合。寓言雕塑,从此成为了刘政德的标签。
刘老师向记者介绍著作
屡遭质疑不言弃 执着奔波数十载
1959年,刘政德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学习,开始创作《寓言》系列。次年,他创作了第一件寓言作品就是在研修班上的毕业作品《东郭先生》,是以中国“中山狼”的故事为素材创作而成。作品一出,便在当时引起了争议,有人批判它为“西方立体主义”。同学们的毕业作品全部在报刊上刊登,唯独没有刘政德的这件作品。这件事对他是个不小的打击,甚至还有人为他带上了“搞资本主义的分子”这样的“高帽”,在文革期间受到迫害,被发配到牛棚改造。
不过,这些并不能改变刘老在艺术表现风格上的探索,《大江截流》便是最好的证明。1981年1月,葛洲坝截流成功;当年12月,第一台17万千瓦机组投入运行。次年,葛洲坝工程局决定兴建一座纪念雕塑,我校受邀曾先后完成了十多个设计草案,但构思比较传统,被一一否决。在大坝还没截流前,刘政德曾多次到宜昌考察。他回忆:“当时在长江两岸,放的全是四面体,每个大约50吨,一辆大卡车只能装一个,那些卡车的车轱辘比人还高。长江两岸布满了这样的四面体,我感觉,它们像武士,好像准备随时投入战斗。那些四面体当时就给我带来了灵感。”刘政德想,何不就把这些四面体组合起来。这一设计得到了葛洲坝领导、工程师、工人代表的一致肯定。
然而,事情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这件在当时看来十分前卫的作品饱受争议,并因为葛洲坝在当时的影响,讨论扩大到了全国,有人批判他是在搞西方资产阶级艺术,是西方的抽象派艺术。由于外界非议太多,迫于压力,这件雕塑当时并未建成。但刘政德并不屈服,为此尝试了许多办法,写信、面见领导、找协会说明,不断奔波于几地。“当时我承受了很大压力,一些领导并不欣赏我的设计,甚至在会上点名批评我,有时好不容易找到了人却又被质疑我的用心。虽然心里十分难过,但我还是坚持着,一方面是我认为我自己的心是好的,我并非崇洋媚外,也不是要反对社会主义,这件作品只是我一种情感的表达,另一方面,我的家人、朋友们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所以我不想放弃。”
坚持的人总会收获。经过不懈努力,《大江截流》在2011年纪念葛洲坝截流取得胜利三十周年之际建成,刘政德也终于得偿所愿。授予刘政德“中国雕塑终身成就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这件作品是在改革开放的中国第一次运用现代主义手法表现中国人民改造大自然的气魄和力量。美国芝加哥学院院长、雕塑家托尼琼斯先生称它为:“中国雕塑走向现代的一个里程碑”。
记者在刘老师的工作室内采访
刘老师的工作室内
以赤诚之心 塑寓言经典
刘政德对于雕塑的爱是热烈而质朴的。东湖寓言园位于东湖听涛景区内,是全国第一座以古代寓言故事为题材的雕塑园。20余组寓言雕塑中,有8座创作最早,风格统一,造型特别,它们的作者便是刘政德。
上世纪80年代初,兰州建筑家任震英见到刘政德的《狐假虎威》后大为赞赏,提议在兰州修建寓言园,全面展示刘政德的《寓言》系列。出于对故乡浓厚的情感,刘政德放弃了让自己的作品留存于黄河两岸的一个大好机会,婉拒了来自兰州市市长的邀请。武汉市建委相关负责人得知此事,向管理层反映,得到重视,“寓言园”留在了东湖边。
为创作寓言园,刘政德颇费了一番心力。1985年,东湖寓言园开建。1986年,刘政德创作一期雕塑:《曾子不说谎》、《盲人摸象》、《猎人争雁》、《射手与卖油郎》。次年,他完成第二期:《狐假虎威》、《三个和尚没水吃》、《滥竽充数》、《叶公好龙》。在两年时间里,他做了50多个设计,完成了八个作品。
为了能将更多的作品付诸实践,他甚至自降劳务费,以减少相关部门负担。每座雕塑的报酬仅为400元,但他很满足。“我当时想法很简单,如果每个作品都收比较高的价钱,我想做的又比较多,那别人肯定不愿意,所以,我宁愿报酬少一点,我可以多做几个。”遗憾的是,刘政德的想法最终没能实现。新上任的领导对他的创作风格并不赞许,于是叫停了刘政德的工作,并找人重新设计了之后的雕塑。但停止只是单方面的,不再负责园子雕塑的刘政德将设计带回了工作室中,在工作室里继续创作。“我做这些本就是希望能创造更多有意义的寓言雕塑,让人们能从中获得启迪。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想在园子里多做几个,把它们做完整,也让我的作品系列得以保存。”
刘老师向记者介绍正在创作的寓言系列作品
艺术主张鲜明 论艺不装糊涂
刘政德雕塑创作的个人风格十分独特,他作品的内容及抽象形成风格的真正来源是中国5000年前的文化。提及他个人的艺术主张,他说:“不抄袭,不赶潮流,崇尚创新、崇尚个性”。面对当代艺术的诸多千奇百怪的形式,刘老师不愿意装糊涂。他想提醒年轻人,“新”不定是好,“洋”不一定就好。
美国艺术收藏家Ken Parker的评论
台湾学者对刘老师及其作品的报道
如今,早已退休的刘政德依然在工作室中坚持着创作。走进工作室中,入目的是大大小小的雕塑品。刘老热心的为记者们一一介绍了工作室中的作品。言谈间,刘老对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等多次所谈到的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十分认同。他说,“中国有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吸取、进步。我幸庆和欣慰于自己赶上了当今好的时代和政策背景,在创作中一贯坚持作品贴合时代主题,这也是我的作品最终能够获得社会和公众认可的重要原因。”
春去秋来,刘政德已经工作了六十多个春夏,这位耄耋老人用自己一腔对雕塑的热爱坚持着创作,每天平凡的生活中充满着对理想的追求。他以倔强的精神,在不断的非议、质疑声中,坚持雕塑大众化、民族化和个性风格的道路,为寓言雕塑披荆斩棘,开辟道路。从青丝到白发,孤身奋战;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壮心不已,成就了这一艺术生命历程。
《黄鹤归来》模型
《寓言系列》盲人摸象
寓言系列《三个和尚没水吃》
(记者:小阳 许仲春 黄苗芳 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