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暨“中国梦·武汉情”武汉城市形象主题作品展开幕及颁奖仪式于6月5日在我校昙华林艺术区隆重举行。当日,我校全体校领导,市委宣传部相关部门领导,协办单位和各兄弟院校美术院系领导,国际设计大师及业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获奖师生代表等共同见证了一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本届展览主题着力凸显“中国梦.武汉情”,向大众生动地展示了武汉作为世界第一大学城所富有的青春活力和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独特生活气息。展览共评出“未来设计师大奖”1项、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6项;“武汉,每天不一样”城市形象海报设计国际评委提名奖1项、优秀奖和入选奖若干;优秀组织院校奖10项等。
在展览开幕及颁奖仪式现场,众多国家、省市级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媒体及专业媒体聚焦报道,社会各界反响热烈。校新闻中心记者对参与本次展览开幕及颁奖仪式的领导、嘉宾、获奖者及师生代表等进行了现场专访:
访必赢626net入口首页院长 徐勇民
记者:您对于本次展览主题“中国梦 武汉情”是怎样理解的?
徐勇民:我们的国家一直在发展,在国际上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武汉作为世界第一大学城,它的提升与发展对我们学习与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作为一个特殊的城市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在世界上也应该有它应有的位置。正如它被称为“大武汉”,我想在这里居住的人也会有更多的理想,更多的期待。这样结合中国国情来理解主题是在再合适不过了。
记者:作为必赢人,您觉得我们共同的“必赢梦”是什么?
徐勇民:这当然离不开中国梦。应该来讲,我们应该尽快形成我们的特色,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好学业,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记者:能不能谈一下当代设计创作如何在东西文化融合与荆楚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
徐勇民:这就取决于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有意识的关注,有意识的关注这种地域性的文化。因为荆楚文化确实非常有价值。我们在创作中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尤其要立足本地区的传统文化,这样的发掘是有好处的,因为这种文化是连续的、没有中断的,那么湖北的荆楚文化对湖北当代的文化和生态都是有影响的。
记者:您认为这些获得奖项的、有才华的学生们应该如何在当代社会这个大环境下学以致用?
徐勇民:希望他们以此作为动力,激发出更多的对生活对学习对实践的更多 个性化的思路。
(记者 李家琪 摄影 范玉文)
访必赢626net入口首页副院长 许奋
记者:“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已持续举办五届,您认为举办这个展览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许奋:海报的形式已变得多样化,举办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这个活动也是学校和国际接轨的窗口。对学生来说,通过参加这个赛事和展览,以作品的方式和全球大学生们进行交流。另外,提交的参赛作品都会在网上公示,每一届的作品在网上已形成了很大的资源库,这些资源库来自全球的大学生参与,这个活动成为这些作者们相互交流的平台。“东+西”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是一个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是一个全球大学生们互相交流的平台,是武汉市这座城市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我们学校和国际大学交流的平台。
具体来说,有三点比较重要的意义:第一,这个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第二,这个活动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在国际上遴选了不同的AJI会员,这些都是国际平面设计大师,他们每次通过评审活动,在湖北相关院校举办讲座,在北京还有论坛,把这两年国际上的一些学术信息都带到中国,带到武汉,带到学校,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引进了很多的教学资源,引进了国际学术发展的信息,这样就为学生的学习和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资源,这两点非常重要。第三,我们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他能看到提升自己的信心,提升学生主动创新、创意的思想,它能通过这种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以至于自己在设计上能够不断地达到成熟,为学生未来走上社会,成为社会未来的设计师奠定了基础,所以学生通过学校这样的活动能够逐渐可以走向社会。
记者:请您为我们解读本届“梦”主题类海报设计作品的特色是什么?
许奋:“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曾经有过,我特别是还有很多这个梦是从儿童时代形成的。今年将“梦”作为主题,实际上是一个很宽泛的主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梦想,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梦想,但是“梦”这个主题作为全球全人类一个共同的愿望,这本身是存在的,而我们学校所在的城市,也希望全球的大学生都来了解武汉的今天,武汉的昨天,武汉的明天,所以,这样就将武汉的发展变化用梦的形式传递出去,让国际上的大学生来了解武汉的今天,来通过梦的主题来透析武汉的发展。
(记者 杨智丽 摄影 蒋晨晖)
访武汉国际交流传播中心主任 梅文庆
记者:对与本次展览,国际交流中心作为主办方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梅文庆:武汉国际交流中心为本次展览提供了经费支持,在筹备过程中,我们参与了展览的策划,开展了新闻媒体宣传,关于未来计划的优秀海报作品巡展,我们也在进行筹备。
记者:对于此次活动,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梅文庆:“东加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作为中国唯一的面向全球大学生的海报创作与展示活动,已经持续举办了5届,在国内外艺术设计领域赢得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本届海报双年展以“梦”为主题,对接中国梦主题宣传,对青年大学生思考社会与人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赋予很大自由创作空间,本届海报双年展还专门设立“中国梦•武汉情”主题,鼓舞大学生创作反应武汉城市形象的作品。众多来自国内外的应征作品,生动反映了当代青年学子对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的关注,对武汉提升形象,实现崛起的期盼,我们强烈感受到国内外创意设计理念和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深深地体会到国内外大学生追梦、圆梦的激情与执着。
记者:国际交流中心对于武汉市国际文化交流还有哪些举措?
梅文庆:当前,1000万武汉人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复兴大武汉”作为不懈奋斗的共同理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凭借“敢为任县 追求卓越”武汉精神增强城市实力,也需要彰显“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城市形象和发展活力。双年展活动是武汉“文化五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形象传播的有效载体,为推进艺术之城与大学之城建设,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强武汉文化软实力发挥积极作用。本届双年展活动载体丰富,作品风格多样,将为广大市民提供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我们将协调有关媒体加强宣传,积极推进获奖作品的巡展,不断扩大双年展的影响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双年展活动必将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品牌。
(记者 张娟 摄影 李杨)
访“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组委会主席 范汉成
记者:作为第五届“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终评评委,您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范汉成:我觉得一副好的作品,是既要看作品本身的创意,也要看你对主题的把握,一定要切合主题,抓住主题,才会是好作品。
记者:本次的主题是“中国梦,武汉情”,您觉得它有什么内在含义,通过作品传达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范汉成:现在大家都在“做梦”,这个主题就是想要知道中国人的“梦”,特别是年轻人的一代是怎么“做梦”、“筑梦”的。想要表达出完成“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认真去做的事情。
记者:本次获奖作品中哪件作品给您印象最深刻?
范汉成:好的作品也是很多的,像金银铜奖的作品,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像未来设计师大奖获得作品:其实就是一个小孩拿着一个图片,上面写着‘梦’字,四周散发着光芒,很直白,却可以表现出儿童的的想象力,正好契合人物和主题的表现。他的作品没有一个具体的事物告诉你梦是什么,却给了你无限想象的可能。
记者:请谈谈您对本次“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入选作品的总体印象与看法。
范汉成:我认为它的形式是公平、公正、公开的。每一幅作品都有其想表达的思想与创意,能得奖的作品都是名副其实,理所应当的。
记者:本届“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从专业上看入围作品与往届相比,它的优点和不足在哪里?
范汉成:每一届的主题都不一样,所以并不能直接的进行比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年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升。
(记者 郭颖 摄影 叶梦婷)
访第五届“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四位终评国际评委
采访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立大学陈放教授 (记者 郑逸冉 摄影 黄琪)
记者:想请问一下您,这次比赛大致的评判标准是?
陈放:一般来说,作为一个国际赛事的评比,虽然可能性质各不相同,但基本上会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第一就是作品的创新程度,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第二,表达的主题是否明确,形式是否到位,就比如说,这次的主题是“中国梦”,那么就要围绕这个主题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要用一种崭新的方式来传达这种信息,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有时新的形式并不能准确表达主题,所以说内容和形式是要统一的。作品要切题,要到位,要能很好地传达主题的意思。一般来说这是正规的国际赛事所遵循的标准。但现在有一些不太好的现象,有些作品为了炫技让其的表达看起来很华美,但实际上没有表达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这是我所不推崇的。一般来说,最有效的传达是与内容统一的形式。
阿曼多·米拉尼:评判作品的好坏没有固定的标准,一件作品是否会胜出,我更看重作品给我带来的第一感觉,作品的表达能力是很重要的。这种表达能力是不需要语言、不需要讲解的,是作品能自身在一瞬间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传达给观看者。比如我在评审过程中看到过一幅作品,主题是关于雾霾的,那幅作品富有设计,但也不失作品的表达能力,其所表现的主题还是让我一眼就能明白。有的作品参入太多设计元素,但反而让人不容易明白究竟作品要传达怎样的思路与想法。
采访法国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阿兰·勒·奎纳克教授 (记者 蒋晨晖 摄影 杨智丽)
记者:本次“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的主题是“梦dream”,您觉得它有什么内在含义?
阿兰·勒·奎纳克:在这个展览当中,我看到,年轻人往往有大梦想,进步的空间也很大;年纪大的人会慢慢地失去年轻时的强大创造力,成长的速度相应变得缓慢。这是为年轻人举办的展览。
费力普·塔伯达:往大的方面说就是中国梦,中国梦就是百姓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也应该去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通过这些作品传达了作者对“梦想”的理解以及追求,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与祝福。
陈放:我理解的“中国梦”包含了很多方面,不仅仅是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提高,而且也包括我们在国际舞台上一个整体的形象和地位,包括环境形象,我们为了追求经济发展付出了一些代价,现在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那么回过头来,我们是不是应该在环境问题上有所追求?还有很有诸如此类需要正视的问题,这样才能让中国各方面都赢得世界的尊重,才能让每一个中国人骄傲。而大学生是未来建设的主力,这个主题对他们就非常有意义了。所以让大学生以这个主题来做设计,我觉得非常好。起码大学生是受教育的群体,培养建设中的人才,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这个主题非常的合适。通过设计海报的宣传形式让更多的人来理解中国梦,包括大学生,作为一个设计师也好,或是刚接触设计的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中国梦。
采访意大利平面设计大师阿曼多·米拉尼 (记者 黄怡洁 摄影 李杨)
记者:本届获奖作品中哪件作品给您的印象最深刻?
阿兰·勒·奎纳克:我们的作品评审是由多位评委共同完成的,因而我很难说出哪一幅是最出色的。但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幅作品,上面是一个正在做梦的男孩,这件作品使我印象深刻,它所涵盖的内容和精神已经超出了设计的表象。
费力普·塔伯达:我很喜欢一幅叫做《help》的作品,因为它画面简单,表意非常直接,是非常吸引人的一张海报。
采访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设计学院费力普·塔伯达教授 (记者 陈亚茹 摄影 李柱石)
记者:请您谈谈您对本次“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入选作品的总体印象和看法。
阿兰·勒·奎纳克:我认为这次展览整体水平很高,从展览的作品到宣传资料、书籍等等方面,我看到了非常优秀的内容和杰出的策划。但是客观地讲,这次展览并不使我十分惊喜,因为我曾看过日本的海报设计,其水平之高,相关学校教育的优秀程度,更加让我赞叹。
费力普·塔伯达:入选这次双年展的学生,他们的专业水平都发挥的很好,他们很有创造力,作品水平很高,每幅作品也表现出每个人的个性和价值观。
陈放:我个人认为,整体的质量不错,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可以更好。比如说从内容的深度和形式的表达上还可以做得更好。因为对于任何作品,哪怕是得了奖的作品来说这都是使用的。因为任何一种行为都不是对真理的穷近,而是对真理的接近,所以我认为还可以做得更好。
访必赢626net入口首页设计系主任 吴萍
记者:从参展作品看,您认为参赛选手、在校生在专业上还有哪些方便需要加强?
吴萍:参展作品的形式很多样,但在实质上还需要提升。例如对事物本身的理解,不应该单纯的停留在表面,而应该深入进去,看到事物的本质。能够对一件事物看的透彻,看到里面实质的内涵,然后通过自我独特的视角或者新颖的方式表现出来。现在学生的教学重点在技术方面,当然这也是教学的一个必经过程,但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应当在技术与思想两方面都有所发展,才能够有长足的发展。
记者:针对这些问题,您对我校设计系的学生有何建议呢?
吴萍:做的设计的人一定要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对审美和潮流要有敏感性。我的建议是多看一些好的展览和比赛获奖作品,特别是那种大型的国际赛,都是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层次比较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眼界。平日里多留心一些政治、生态等大事情,对社会现象和时事多些思考,多读点哲理深刻的书,和大师交流等等,都是提升自我能力的好方法。
(记者 彭琬璋 余彦欣)
访“未来设计师大奖”获得者 曾钴畅
记者:您好,首先请简单介绍你自己以及获奖的感受。
曾钴畅:我是必赢设计系视传的学生,今年大四,很荣幸能够获得这次未来设计师大奖。其实自己也没想到能够获得这么好的名次,非常意外,不过还是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吴萍老师,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帮助,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机会。这次得奖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不仅仅是精神上的鼓励,也有经济上的鼓励,奖金能够为我未来的创作提供帮助。这次的肯定也让我有了更多自信和动力,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大的成就。
记者:能简单的介绍下你作品的创作过程和理念吗?
曾钴畅:海报上的模特是我大学同学,也是很好的朋友。这张海报是用摄影的形式呈现的,我在一张卡纸上剪了个梦字,然后要同学举过头顶,在汤逊湖旁边逆光拍摄了一张照片。因为我觉得梦像太阳一样闪闪发亮,很神圣,逆光有一种被希望照耀的感觉。这种表现手法在其他艺术作品里很常见,但是在海报里很少会用这样的媒介。可能评委觉得我这种表现方式比较新颖,所以能得奖。这张海报的灵感来源于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黑泽明拍的《罗生门》,里面有一段就是对着太阳,穿过树丛,那种光影斑驳的感觉我很喜欢,这种形式是借鉴里面那个片段。
记者: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吗?
曾钴畅:现在我想拍纪录片,我的梦想就是拍一部电影,至于具体的方向现在还没想好。目前还是想先好好的创作,等有了一定经验一定经济支撑后,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访城市形象海报设计“国际评委提名奖”获得者 郭建宇
记者: 你好,你对只记得作品获奖有何感想,对自己今天获得的成绩满意吗?
郭建宇:其实起初也没有过高的预计,在众多的参赛选手里能够脱颖而出,结果出乎我的预料。自己在创作海报时的状态也比较轻松,在代课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初步的构想,自己觉得作品挺满意的,达到了自己的要求,在创作时也遇到很多的阻力,但是还是遵循起初的判断,比较圆满的做出来了。
记者:您能简单的介绍一下作品的含义吗?
郭建宇:好的。作品以红色调为基调,不单单是在强调海报设计的强烈的视觉感,而且觉得除了红色能够表现自已对在武汉生活多年的情感,而且能够表现武汉人民的热情,这与武汉人的性格也很相符,所以红色不仅仅外在的起表现作用,他也承担起丰富的内涵。
作品的主题以黄鹤楼为主,并没有附加的或是多余的东西,简洁明了,让观看者直入主题,这样达到了我的预期安排,一件好的作品必定是能够直指人心的。
记者:作品的设计还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方法?
郭建宇:在画面中运用了点线面的一些基本元素的运用,如黄鹤楼中以立体直面为陈述,在黄鹤楼的边角处,以汉字的笔画来表现楼的屋檐。自己觉得这样处理既可以把中国楚地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精华中和在一起,也会使观看者有东西可以看,也会让作品的品相高一些。背后的背景我运用了星术的一些图案,点和线的连接,使作品的形式感会更强。画面的语言也会更丰富。比较圆满的达到了预期的估计。
(记者 余倍祥 陈雨荷)
访展厅内观展的专业教师
记者:您参加此次东+西大学生海报双年展活动举办的看法是?
教师:此次海报设计呈现了多样化、国际化的特点。尤其是此次双年展集合了不同高校、不同国籍的大学生的创作才能。还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平台,使学生们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东+西海报双年展几届以来,在大学生中的分量是极其充足的。与国际大学生的设计交流中,产生了国家文化之间的交流,反映了不同地域的特色。
记者:在此次海报双年展中,您印象最深刻的主题是什么?
教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学生围绕着“战争与和平”主题进行创作的海报。“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反映了上世纪时代的特征。而现今社会仍然存在着战争,和平依旧是寄托着大多数人的期望。
记者:您个人偏向哪种海报类型的设计呢?
教师:学生们的海报设计丰富多彩。整体感觉不错,基本上都喜欢。
访展厅内观展的学生
记者:你觉得此次海报双年展给你带样的学习收获呢?
学生:此次海报双年展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受益匪浅。在创作方面,海报双年展使我积累到许多优秀的创作经验;在设计方面,海报双年展使我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处理手法;在想法上面,海报双年展使我认识到不同想法的灵感表达。
记者:你喜欢哪种海报的设计呢?如果是你来参赛,你会选择怎么样的方式进行海报创作呢?
学生:我个人喜欢海报处理偏虚化的风格,颜色上属于淡色、明度低的海报。如果是我来参赛的话,我会制作由各种图案组合堆积起来的效果,简单来说,就是以聚集图案的方式进行画面处理。
访展厅内观展的社会人士
记者:您觉得此次活动举行的意义是什么?
社会爱好者:我认为此次活动举行的意义之一在于对大学生们创作能力的一个考量以及大学生在学校的感悟。在还未踏入社会之前,大学生们需要明白自己未来的打算。其二是传递文化、地区之间的交流。
(记者 汪溪雨 摄影 朱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