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鸿浩,河南省新乡市人,中共党员,2013年3月成功入选我校“致美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实验计划”,同年9月,进入我校工业设计系,现任工业设计系秘书处处长、班团支书。
民为邦本,少年需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要用行动证明自己,用经历定义自己,奋发图强,勇于创新,无悔于心中的那份抉择。艺术观念的差异,没有孰对孰错,做自己想做的自己,做属于自己的自己,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自强 不悔初心
马鸿浩曾经经历过一场大病,对此,她至今记忆犹新。2012年9月,她被确诊为气胸,进行了胸腔镜肺部局部切除手术,并进行了三个月的系统治疗。经历过病痛的她,比常人更懂得生命的可贵,更懂得对梦想的期待。更让她明白了意志、等待和努力是成功金字塔的基石。为人立志高远,为学思虑忠纯,为事精敏干练,为艺求真致美,自强不息才是必须秉持的信念。
大学让人心动的同时,有时也会让人无奈,催人奋进却也有偶尔的倦怠。进入大学的这几年,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曾经,我乐于“单枪匹马”,结果往往是不得不面对的“遍体鳞伤”。马鸿浩说,经历过失败之后,自己逐渐认识到:一些话、一些人、一些事,当时会觉得无关紧要,而某件事情会在不经意的瞬间刺激到你的神经,你就会发现真正需要从过往的话语或事情中汲取的经验,毕竟有些事情你必须经历才会懂得,所以处处留心,时时反省,才能使你离梦想更近一步。
随着艺术之路的延伸,马鸿浩经常问自己:你究竟在追求什么。“走了这么久,你的初心又是什么呢?扪心自问,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呢?”马鸿浩说,自己追求的就是那份执着,那个要实现的艺术梦想。“自强,不悔初心,我就是一个爱吃爱玩,又瘦又“强”的被设计打不死的小强。”她一直喜欢这样给自己做一个描述。
责任 自持不疑
所谓才能,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的确有限,倘如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想必不失为一股巨浪。
纵观社会的发展,中国制造要向中国创造逐步转型,设计者实力及创新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马鸿浩说,自己当初选择工业设计一是因为喜欢,二是因为放眼全球,我国在工业设计方面相对薄弱,关注较低,同时也是大多数人容易误解的一门学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事不能纸上谈兵,所以她经常在学习之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运用的探索,在“致美班”中,积极与各系同学进行交流,在相互交流中获取灵感,创新性地将其他的学科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专业中来。
学习期间,马鸿浩有幸加入到了老师的工作室,同老师一起对材料的新运用、各种科技的整合运用以及未来产品的概念发展进行探索。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与上海海琛设计公司合作的行李箱设计,中国第六届概念汽车设计大赛,“张三丰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等项目。这些与资深设计师的交流、与各大企业的座谈及外校同学沟通中,她对工业设计相关行业的趋势以及发展动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的收获都必须努力,责任给予我前进的动力。她一直以此鼓励着自己。
谈及目前取得的一些成绩,马鸿浩更愿意将此看做对自己能力的证明,她说,“在我看来那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经历。”经历这些的时候自己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能够更清晰地知道下一步如何去努力,去弥补。有时候不经意的一次聊天,一次互动就会影响自己当下的一些想法。“设计师的灵感是最宝贵的,灵感的积累无法凭空形象,只能通过实践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眼界。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以后的路才能走得更加执着。”
感恩 志愿回馈
大学仅仅是个开端,也是一个很好的追梦平台,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现在社会越来越注重能力而非学历。学校创造环境,社会提供机会,我们在享受的同时,亦要懂得感恩回馈。所以在校期间,马鸿浩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身为学生会干部和班委,她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发挥表率作用。同时,她还和同学们一起组织文体活动,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正是基于内心的感恩之心,她不计辛劳与劳累,积极参加支教、养老院慰问等活动,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并带动了一大批同学参与。
采访结束,当我们请马鸿浩为自己的师弟师妹写一句寄语时,她说,她更愿意同身边正在追梦的同学分享自己的座右铭:“宽度,决定理念;广度,决定思维;速度,决定效率;力度,决定能力;角度,决定方向,业精于勤,行成于思,需要懂得自强、责任与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