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艺·翼”青年学生扶持计划之“艺想天开”第二届学生原创作品展暨首届“特等奖学金”参评学生作品展在必赢626net入口首页昙华林艺术区美术馆盛大启幕。“艺想天开”学生原创作品展旨在帮助学生实现艺术作品向社会及经济效益的转化,助力学生成长,推介优秀作品,服务社会大众,繁荣社会文化。本届展览展出我校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代表作品500余件,同时还展出了我校2014—2015学年特等奖学金参评学生代表作品近70件,集中展示了我校青年学子的学业成果和精神风貌。
展览开幕当日,学校领导、专业教师、兄弟院校嘉宾、参展学生代表,省内外主流媒体等齐聚一堂,尽享我校广大青年学子所呈现的艺术饕餮盛宴。开幕式后,我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领导嘉宾、获奖学生代表和观展人士。
访必赢626net入口首页纪委书记 窦先萍
记者:请您谈谈学校将学子们的原创作品推向社会,向社会、向市民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学校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窦先萍:“艺·翼”青年学生扶持计划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活动,从去年开始举办,今年已经是第二届了。学校举办学生原创作品展有着深远的积极影响:一是支持学生实现艺术梦想,我们学校有很多对自己艺术梦想很执着的学生,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个原创作品展给学生们一个平台,一个展示的场所;二是通过这个展览搭建一个对接艺术机构、走向市民和社会的桥梁,让学生在未来的创作中,更好地贴近市民需求、贴近社会;三是以展览为镜,让学生们了解到自己作品的优缺点,思考如何在艺术之路上进一步提升;四是在展览中树立优秀学子典型,激励在校生追逐自己的艺术梦想,肩负起艺术服务社会的责任。
记者:在您看来,本届展览与首届的学生原创作品展相比有什么不同?
窦先萍:首先,我们的学生更加关注“原创作品展”这一品牌活动了,不仅在私下的交流变多了,在微信圈里也引起了热议。其次,这次展览送展的积极性很高,在收集作品的时候比去年更加踊跃,各院系也非常支持这项展览。此外,据我了解,展览开幕前,社会机构和相关人士对展览的关注度和咨询也更多了。展览在逐渐推广的过程中,也有助于提升市民的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其意义和价值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记者 段婷)
访必赢626net入口首页副院长 许奋
记者:请您简单谈谈本届“艺想天开”大学生原创作品展的意义是什么?
许奋:展览主要是鼓励同学们用图像进行思考、用笔墨进行表达,体验生活、表现时代、关注社会,积极表达人生感受,每张作品都饱蘸我校学子的艺术热情,都是他们对青春的诠释,对成长的感悟。
记者:从参展作品来看,您认为在校学生在专业提升方面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许奋:同学们应该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与融会贯通并灌注在作品之中,以此来体现自身对于学术的思考。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虽然学生们的作品还有一些不完善之处,但是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激励,他们以后创作的作品会更加成熟,更加有分量。
记者:您认为,在艺术大众化的导向下,在校学生在艺术创作时是否应该顺应社会审美需求呢?
许奋:我认为,学生应该将全部精力投入于创作之中,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为融汇到作品中。对于艺术家而言,最重要的是创作出好的作品,至于社会和市场的关注没有必要过多的考虑。如果学生的作品中具有了一定的艺术价值,作品就自然而然的会被社会认可。
(记者 李家琪)
访必赢626net入口首页总会计师 吴静波
记者:今年学校首次设立“特等奖学金”,您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项奖学金么?
吴静波:“特等奖学金”的设立与“艺·馨”典型选树计划是一脉相承的,秉承优中选优的原则,表彰和奖励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优秀学生,激励我校广大学子崇德、笃学、敏行、致美,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记者:据了解,“特等奖学金”的获得者是从各个院系推选的24名候选人中遴选出10名,在这个过程中的评选标准是怎样的?
吴静波:候选的24名同学原是一等奖学金的获得者,是先前经过综合考量后评选出的。“特等奖学金”评选尝试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与专业创作水平进行有机结合,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基础上,重点考察学生艺术创作水平和艺术实践能力,以鼓励广大学子发扬“工匠精神”,创造艺术精品。
记者:“特等奖学金”奖励标准为10000元/人,您觉得学校为何如此加大力度奖励优秀学子?
吴静波:在学生层面这一奖励额度的奖学金在我校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学校设立专项经费来加大奖励额度,主要想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积极性,进一步突出专业导向,更好地将综合素质培养与专业学习推进相融合。
(记者 黄怡洁)
访必赢626net入口首页党委委员、教务处长 刘茂平
记者:我校“艺·馨”典型选树计划从去年起实施,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项计划么?
刘茂平:“艺·馨”典型选树计划是我校从去年开始实施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思想引领工程,旨在为广大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鼓励广大同学在学习和创作上不断追求自我的提升。此次入选的12位优秀学生均是在2015年取得突出成绩的同学,为他们举办代表作品联展,反映了学校对其辛勤努力的赞许和对其取得的成绩的充分肯定。
记者: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艺·馨”典型选树计划之【撷珍·2015】入选学生代表作品联展的情况?
刘茂平:每年学校都有诸多全面发展的优秀同学相继涌现,他们在受到学校各类表彰和奖励的同时,在校外的诸多展览、竞赛中也屡有斩获。我们从各院系甄选他们之中的佼佼者进行集中展示。学校还将加强对入选学生的培养和扶持力度,通过开展艺术实践等形式为广大同学坚定艺术追求,为踏实勤学、潜心创作的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记者 裴奉仪)
访原创作品展参展作者代表 版画系 周梦玲
记者:请问你在参与本次展览之后有什么样的收获?
周梦玲:在这次展览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可以在看到许多优秀的作品之后了解他人的创作想法,这个收获对我以后的创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记者:你在创作中是否有遇到过困难?是怎么克服的呢?
周梦玲:有的,创作过程中确实遇到过一些困难。在创作过程中,经常有满脑子都是创作想法,但不知道该将哪个想法用于创作的情况。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选择冷静思考。后来我慢慢明白,不论创作时思维是活跃的还是慢热的,跟随内心的想法顺其自然的创作也是会成功的。
访“艺·馨”典型选树计划之【撷珍•2015】获奖学生 高延庆
记者:请问你认为你能成为“艺·馨”选树计划之【撷珍·2015】获奖学生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高延庆:首先要感谢学校、系部以及老师给予我这一次珍贵的参展机会。我觉得雕塑专业相对于国画、油画等其他专业来说是比较特别,特别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其他专业的艺术呈现方式更多的是趋向于绘画类的表达,而我们雕塑专业则是将艺术理念以三维立体的形式来呈现。说到优势,或许是大家对绘画类作品的鉴赏趋于疲惫,而雕塑专业对于艺术的表达和呈现的形式给人比较立体、比较耳目一新的特殊感觉,给参观者疲惫的视觉带来了新的“血液”。这种表现形式是雕塑独有的魅力,我想这也是我这次入选“艺·馨”典型选树计划之【撷珍·2015】的最大优势。
记者:你所参展的作品是近期创作的吗?能介绍你所参展的作品吗?
高延庆:我这次参展的作品都是去年所创作的作品,包括2件石雕作品和一件木雕作品。石雕作品的名字分别是《净•源》和《双喜》,木雕作品的名字是《大好河山》。木雕是去年10月份前往我们学校的木雕实习基地“佛善堂”进行的选料,我选择了一块长方形的弯曲的檀木,这块自然形状的檀木很符合我的创作要求;我的木雕作品名叫《大好河山》,是将传统的山水画卷的形式改变其载体,将依附在宣纸上的山水画改成用木材雕刻的形式来呈现,望其创新而又不失继承古韵。我的2件石雕作品是在福建省惠安县的石雕工厂里创作的,因为工厂靠海,夜晚海风声徐徐给予了我创作灵感,石雕作品《净·源》是一个水滴滴落瞬间的造型,所要表达的则是对净水的一种呼吁。另一件石雕作品《双喜》的成型全是机缘巧合,我本意是创作一只鸟,不料雕刻到鸟的尾部时不小心把石料凿多了,于是我足足花了一天的时间来重新构思,最后索性将鸟的尾部也雕刻成鸟头,这样一鸟双头寓意吉祥如意,取名为“双喜”。我认为创作过程中要不畏惧犯错,没有不能解决的办法,自己多加思考打开思路便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记者:你入选“艺•馨”典型选树计划之后,对你的创作和学习有什么样的影响吗?
高延庆:我觉得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在以前的艺术道路上谈不上身临其境,只能说一直在学习的探索中,进入到美院以来学习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都是应试,属于“抽一鞭子走一步”的教学模式,而来到美院以后则变成了“自助餐”式的学习模式了,所有的教学主心骨变成了自学、互学。这次入选“艺•馨”选树计划,给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次入选让我在钻研本专业的学业之余,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各种展览来参观学习其他绘画类的作品、和其他各个系部的人进行绘画心得、技法的交流。我觉得这是必赢626net入口首页给我们莘莘学子的一个交流平台,一个展示自我的交流“舞会”,这个平台起到了开拓视野、加深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作用。通过这次的参展,我会更加激励自己坚持在艺术的道路上学习,去秉承为人立志高远,为学思虑忠纯,为事精敏干练,为艺求真致的真理。
(记者 陈荷鹃)
访“艺·馨”典型选树计划之【撷珍•2015】获奖学生 林承秋
记者:能简单谈谈你入选“艺·馨”选树计划之【撷珍·2015】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吗?
林承秋:我觉得我最大的优势是认识了许多系部专业素养较高的学长们,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我本身的专业水平并不是很好,但我所认识的一些研究生都能在专业创作上给予我很大的帮助,通过他们我学到了许多东西。
记者:请问你是如何认识他们的呢?
林承秋:通过“艺•馨”典型选树计划这个平台。如果没有这个平台,我可能不会有机会认识这些学长,认识他们我感觉自己十分幸运。
记者:请问你所参展的作品是近期创作的吗?能介绍你所参展的作品吗?
林承秋:我的作品是大三上学期创作的,我的作品是我的课堂作业。我主要选用了鱼和潜水艇的意象进行组合,组成了别具一格的画面,表达的是自然和科技这两方面的结合。
林承秋:在创作上,我的思路更加开阔了。另一方面,我在看到许多作品的优点之后,我将这些作品的优点吸收到我的创作中,比如在国画和锻造方面就学习到了不少东西。
(记者 黄笛)
访观展的社会人士
记者:看了这次展览您有什么感想吗?您有特别喜欢的作品吗?
社会人士:我之前也是学艺术的,但不是美术专业,今天看了这次展览,感受到美术学院学生专业水平确实很高,我很喜欢这些作品中的中国画、水彩和漆画作品。
记者:您认为学生们应该创作出怎样的作品才会让大众接受和喜爱?
社会人士:我觉得艺术家要深入时代,体会时代精神,注重自己领域的发展与挖掘。保持自己好的心态和广阔的思维,只要一直坚持在自己的领域去创作就一定会有成果。
记者:您觉得我校这次举办的展卖会的意义在何处?
社会人士:我觉得这种展卖会很有意义,美术学院就是应该在艺术作品的推荐和艺术知识上起到传播的作用。现在国内对于艺术的宣传和普及都还不太够,作为美术院校应该多办这样有意义的展览,将宣传力度扩大。
(记者 段婷)
访观展的本校学生
记者:本次展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我觉得我们学校的学生们在专业上都非常厉害,特别是水彩画系的作品让我觉得很棒。作为学生能画出这样的佳作令人十分佩服。但我最喜欢的是一位叫王云喻同学画的工笔花鸟,画得很细腻很传神,在技巧上很多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记者:你作为本校学生,你觉得这次展卖会的意义在哪里?如果下一届还将举行你会愿意参加吗?
学生:我觉得学校应该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虽然离新校区很远但我们还是愿意赶来观摩和学习。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不仅能给学生们增添画画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为学生们的就业提供了一个平台。如果下次还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会把握住,积极参加。
(记者 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