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午,由必赢626net入口首页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抗疫精神主题性美术创作人才培养》成果汇报展在必赢626net入口首页藏龙岛校区A13美术馆开幕。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刘春冰受邀出席开幕式,党委书记鲍清芬,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周峰,党委副书记卢斌,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以林,党委常委、副院长刘茂平,党委常委、副院长程智力,副院长张炼出席开幕式。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党委保卫部、研究生处、教务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绘画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视觉艺术基础部、手工艺学院、公共课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院系负责人与教师代表,以及部分学员参加开幕式。展览开幕式由副院长刘茂平主持。
党委书记鲍清芬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鲍清芬在致辞中对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团队的倾心付出表示感谢,对项目中各项工作的高效推进与落实表示肯定。鲍清芬指出,作为对我校艺术教育成果的一次充分展示,本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立足学校,放眼全国,在项目主持人的全力推动下顺利实施,体现了学校对项目的有序推进和各部门主动谋划、集思广益、共同推动。汇报展展陈作品既体现了以艺抗疫,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也体现了我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践行艺术人才培养使命任务,履行伟大时代所赋予的重大职责。鲍清芬表示,本次展览是抗疫精神的升华,期望每一位艺术家能够在国家的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艺术才华。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周峰致辞
周峰在致辞中谈到,本次项目的顺利实施,体现了“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也是我校近年来高度重视国家艺术基金申报与扶持,各项目团队组织有力、有序推进的成果。作为我校主题创作培育重要举措之一,本次项目授课教师与全体学员教学相长,互促互进,营造了我校主题性创作的浓厚氛围。周峰希望以本次项目成功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我校国家级重大项目申报与实施力度,为学校学科建设发展积蓄力量。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刘春冰作为授课教师代表致辞
授课教师代表刘春冰在致辞中谈到,此次《抗疫精神主题性美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的开展,在新时代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对学校的主题性创作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教师们在授课过程中,见证了学员们的蜕变,他们通过学习、考察、实践等教学形式,经过几易其稿,最终将突显时代特色,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精品力作展现出来,体现了当代青年艺术家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
党委常委、副院长刘茂平主持展览开幕式
党委常委、副院长、项目主持人程智力讲话
程智力首先对国家艺术基金委、学校党委以及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的指导与支持表示感谢,并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本次项目的实施情况。本次培训项目历时60天,在全体导师团队的倾心指导下,在全体学员和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六大教学模块”、 “三组绘画辅导”,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培育造就了一批思想上有高度,艺术创作上有驾驭能力的优秀青年美术创作人才。此次展出的作品展现了英雄的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阐释了伟大抗疫精神。
参训学员代表、安徽艺术学院青年教师张永良发言
参训学员代表、安徽艺术学院青年教师张永良在发言中表示,感谢学校提供的学习平台,感谢导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与项目团队认真负责的奉献精神。在两个月的学习中,学员们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牢牢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未来将进一步坚持探索主题性美术创作,为国家艺术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次成果汇报展由党委常委、副院长刘茂平担任学术主持,党委常委、副院长程智力担任策划,视觉艺术基础部主任罗实担任展览执行,共展出30位学员70余件(套)作品,展期12月15日-12月25日。
开幕式嘉宾合影
开幕式结束后,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抗疫精神主题性美术创作人才培养”研讨会在行政楼202会议室举行。研讨会由党委常委、副院长刘茂平教授担任学术主持。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以线下会场和线上视频会议方式同步召开,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马刚,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洋,首都师范大学视觉设计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教授李中杨,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刘春冰,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马蕾等校外专家,与我校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周峰,党委常委、副院长刘茂平,党委常委、副院长程智力,副院长张炼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绘画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视觉艺术基础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教务处、研究生处等部门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围绕中外美术史视野下的主题创作的历史与现实;抗疫主题在新时代中国主题创作中的定位及独特性;抗疫精神创作主题与艺术创作的形式、语言、媒材及技术的运用;主题类创作人才培养的经验挑战及对策展开研讨。
在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就本次展览作品所具有的学术研究价值及艺术研究的学术特征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新时代下创作者如何进行主题性美术创作与研究进行了展望与探索。
(责任编辑:刘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