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央美术学院 副院长 苏新平
在采访过程中,当谈到当今大学生在面对艺术作品的日益趋同化该如何去把握时,苏院长认为,艺术本身从生到死永远就是处在一个过程中的状态,应该是一件终身的大事。我们在其中摸索的时候,不能只一味的寻求结果,也不能只探讨物象的存在是否相像。而是应该静下心来。在面对物象时,去认真探讨物象本身的关系。把握人与人,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当问及现如今《千里之行》的展览与以往之不同时,苏院长说到:“过去美院都是各自为政,大行其道,互不相通。现如今各个展览陆续破芽而上,使得艺术品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平台呈现给大众,艺术不再仅仅只是艺术家的事情,更多的还有大家的事情。艺术开始了互相的交流和跃进。
在谈到此次《千里之行——重点美术院校毕业生优秀作品展》最大的收获时,苏院长表示,通过此次千里之行的展览,更多的收获是关于艺术的包容性。正是因为有了艺术的包容性,才可以使得更多的优秀作品和优秀的艺术家脱颖而出,使得艺术可以更好的呈现给大家,它本身的价值也可由此体现出来。通过展览这一交流平台,他发现当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跨界现象露出水面。跨界不再是一个稀有的现象,而是逐步成为一种综合能力的倡导。艺术跨界将会与媒体电影等跨界方式一样起着异曲同工之妙的作用。因为在艺术的范畴内,很多艺术家有时候在自身专业领域内不能得到回答时,却能在其他功能领域内得到回应。艺术本身就无强制的纯绘画与纯设计之分。也无趋同与复刻之分。有的应该是艺术家对艺术本身的思考。对文学、政治、经济、哲学等其他各方面的贯通与悟解;有的应该是如何回归艺术教育本身,如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好足下该做的事情。如何抱团取火,将艺术价值上升到一个更好更有意思的范畴平台。
苏院长对此次展览的客观现状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研讨会要有方法,一切更应该回到朴素,回归艺术本身。看下有没有可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术性考虑做出一定的规划,设计出更加专业庞大的策展人团队。在策展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皮层,只是进行一个简短的交流谈话,以自己的方式来面面俱到相关所有的主观问题,在面对问题,或者说展览结束时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还应该做什么,展览更多的改进和上升发展有哪些。而是应该再次聚集起来以圆桌交流的朴素方式来提出更多关于艺术学习的问题。定期高质的举办这样的活动;二是在征集和展览作品时,最好是原作,应该是原有的作品存在,而不仅仅是以往的一张纸或者一个照片的呈现。在艺术的国界里,无论是大型作品的震撼还是小幅作品的精妙,只要是作者本身用心锻造出来的心意,呈现给观众的也将会是一次心灵上的交流和尊重。艺术本身无关乎形式和规矩,只关乎艺术作品本身存在是不是带给观众的第一感受和心灵波动。通过这次的展览,每个人都该有所收获和成长。都该有更好的艺术思维来思索今后自身的发展和艺术大观的发展。从而来向更好的未来进发。
(记者 舒曼)
访中国美术学院 副院长 王赞
王院长认为,在高等艺术教育中,应该重视基础层面的教育。展览不是为了检测谁的能力强或是谁的学习成绩好,更不是为了显示哪个学校的水平更高,而只是常态教学成果的呈现。而在常态教学过程中,专业美术院校的水平逐渐成为艺术领域的风向标。王院长肯定了专业院校仍保持合理的教学态势,并未出现西式化的现象,而是呈现更多元化、高水平的发展态势。
美术学院前几年并不被社会各个层面广泛了解,而今美院产出的作品已变为经典之外大众倾向的作品,这要得益于学生作品中新的视觉方式进入到全民感悟及被认可的阶段。从创办之始,五年之间,“千里之行”逐渐成为各美院学生间交流的重要平台,“千里之行”展览使得同学们积极参与到毕业创作中。展品是正常教育体系下的成果,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作用。
(记者 黄怡洁)
访中国美术学院 教务处处长 翁震宇
翁处长表示,中国美术学院注重加强社会实践,培养感知能力,提倡多元互动,并且一直宣扬“劳作上手,读书养心”的观点。所谓“劳作上手”就是要有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能忘记自己是一个艺术手艺人;“读书养心”就是要通过大量的知识积累来充实自己。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要渗透人文关怀。对《千里之行》学校很重视,也希望学生们从心底重视毕业创作。其次就是加强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互相借鉴与改进,通过“千里之行”这个平台大家共同进步,打造更好的教学平台。
访四川美术学院 副院长 张杰
张院长认为,观者可以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对话”。时代在变化,学生的艺术创作逐渐倾向表达个人的感悟。他们作品中的想法来源于自己对艺术、对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并运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且与生活极为贴近。这些作品非常具有时代性,是学生思考和心路历程,也希望观者在观展时,能接受到作者传达的信息。张院长谈到,此次四川美术学院选出的作品都是精心挑选,能代表学校的教学体念和教学成果。他希望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更全面的了解学院的作品特色。
“千里之行”不但展出优秀毕业生的作品,还会对他们的发展和生活现状不断跟踪了解。近几年学院启动了“人才培养计划”、“驻留艺术家”等项目,邀请毕业的青年艺术家回校再创作,学校提供工作室及相关艺术平台推荐等,目的是为了让青年艺术家有更好的发展平台。教育不仅仅是学之内的教育,更要为学生的未来考虑,学院秉承这样的理念,在不断的探索中,希望为学子们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作为第六届“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毕业生优秀作品展”的承办方,他表示,学院对于下一届“千里之行”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记者 余江瑶)
访广州美术学院 教务处处长 蔡拥华
高雅、朴素、艺术——是蔡处长对这次展览的感受。各美院的优秀之作云集此处,代表各种思想和艺术的碰撞,每一幅优秀的作品都具有其独一无二的韵味。在参展过程中,他仔细认真的观察每幅作品,时不时与各校领导探讨。蔡处长说,展览的最终作品是学校组建专业的队伍,经过多轮考量,并结合奖学金、投票等多种方式选出的。
目前“千里之行”这个项目已经趋于成熟,各美院在当代美术教学上也已进入了“高铁时代”。所以,在今后“教学的轨道”上,美院的教学重点就在于“维修和改善”,使它能更适应当代美术界的要求。他期望广大学子能更“勤奋”、“思想”、“真诚”,并在学术道路上越走越远。同时,蔡处长称赞我校能够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设计方案也新颖、细致,大大发挥了布展的效果,推动了展览走向成功。
(记者 郭颖)
访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 郭振山
郭院长从整体上肯定了今年“千里之行”联展一派异彩纷呈的景象。他希望明年毕业画展的画作遴选原则可以尽量统一,弱化画展的个性化,强调其整体性。在今年的画展上,天津美术学院选取了更多的新媒体艺术作品,体现了其专业教学与时俱进的特点。
谈到人才培养,郭院长强调新时代的人才培养不仅看重基础教育,如学生审美造型能力和素质培养,将基础课作为单独项目来研究,也逐渐将重心偏移至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天津美术学院提倡多学科交融的教学方式,在选修课上亦是下了不少功夫。他相信通过这样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培育出的艺术类人才能真正符合社会长远的对人才发展的需求。
(记者 郑逸冉)
访西安美术学院 教务处副处长 廖宗蓉
廖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个时间段落的作品都有其特定的痕迹。每届毕业生所获得的东西或多或少都不一样,不管是用什么材料,还是他们对于当代社会所发生的事情都会有个人的表达。正如必赢626net入口首页徐院长所说,我们并不是看这届比上届可能更好,只能看它有着不同的时代痕迹。这就是特别好的!
西安美术学院近两年参展的作品,版画、影像这方面相较而言比较有特点,创作始终站在相对前沿的角度。与此同时,廖处长也对必赢626net入口首页对本次展览的组织和筹备能力大为赞许。
(记者 胡文轩)
访鲁迅美术学院 副院长 及云辉
及院长向记者浅谈了观展感受,这次展览场地宽敞,布置合理,每一层都不相同,让参展者能够得到更好的视觉享受,而这次的展览中的作品相较以往的也更具有代表性,质量较精。及院长肯定了同学们在艺术创作中的勤于思考。
与以往的时代不同,在这个信息化,数字化如此迅速的时代,同学们的知识面、视野都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想的开放,使想象的空间也大大提高,而要将这些知识概括提炼成自己的想法,并用独特的方式展现,也是需要长期的训练培养的。他提出,学校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我,重视技术,基础的培养,不断完善他们自己。同时也注重发挥同学的想象力,使他们的作品更有朝气,使他们能和这个时代接轨,甚至是走在时代的前端。
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副院长 张敢
张院长先从“千里之行”的命名谈到美院毕业生的状态:“对于一些年轻的学子来说,在此阶段上,他们的艺术生涯刚刚起步,千里之行刚刚开始。”从院校联展来讲,张院长希望各兄弟院校要共同交流学习,互相成长。全国重点美院的千里之行画展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展示机会,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们很珍惜这样的机会,也很高兴欣赏其他院校青年画家的作品。
张院长认为当代的青年艺术家由于阅历的原因未免对事物的理解过于浅显。恰逢商品和市场经济繁荣的时代,青年艺术家要学会沉下去,真正等到市场理性下来,回归的还是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对于当前美术教学,张敢院长认为真正优秀的艺术一定是融入了基本功包括了手上的技术和把观念转化成传统视觉图像的能力。他建议同学们积极主动去探索,前方的路需要学生自己去行进,明确目标,规划未来。
(记者 余千)
(采访图片由新闻中心摄影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