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通过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研意识、制定科研奖励与扶持政策、启动学科建设和科研强校战略、构建灵活高效的科研管理运行机制等系列举措,学校科研工作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全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科研能力不断提升,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持续涌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一、科研管理体系逐步健全
2016年修订颁布《必赢626net入口首页学术委员会章程》,完成了必赢626net入口首页第四届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包括学术委员、秘书长、秘书处及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三个分学术委员会的全面换届。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教授治学有效途径。
加强教师科研工作考核、科研项目管理、研究机构建设、科研创作培育资助等工作的规范管理,陆续修订出台《必赢626net入口首页纵向科研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必赢626net入口首页校级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管理办法》《必赢626net入口首页重大标志性成果奖励办法》《必赢626net入口首页智库成果认定与奖励办法》等10余项制度。通过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激发了教师科研创作活力,营造了浓厚科研创作氛围。
二、科研与创作成果增长显著
科研成果增长显著,发表论文及作品1987篇(件),其中CSSCI(南大核心)135篇(件),出版专著81部。获纵向科研项目162项,其中国家级21项,省部级38项,科研经费895.81万元。获得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6项。创作作品获国家级奖项62项,省级114项。特别是在在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获“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金奖2件,提名作品5件,进京作品9件,入选作品105件。
此外,我校教师还获得第四届中国文艺评论优秀奖1项,第十届屈原文艺奖1项,湖北省文艺精品扶持资金项目5项;入选湖北省美术人才培养工程57人;获全省美术创作重点项目扶持工程资助55项。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中国画《血战湘江》参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并获湖北省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
三、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成功立项建设城市公共空间协同创新中心、现代公共视觉艺术设计中心、时尚艺术研究中心、手工艺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5个省级研究机构和若干校级研究机构。获批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7个。
2014年以来,各研究基地积极围绕中心研究方向开展基金项目研究,并组织策划了武汉时尚艺术季、第二届中国时装画大展及论坛、首届国际可穿戴艺术展、“千年记忆•五彩经纬——土家织锦艺术展”、波兰克拉科夫马泰伊科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暨学术交流活动等艺术类展览和学术讲座、交流等活动,为学校科研创作、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学术交流力度不断加大
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共举办学术讲座及专题研讨近200场,组织参加各类艺术作品展览150余场。年度教师作品展、青年教师作品展、师生联展、德艺双馨老艺术家展览计划、手艺的温度—第八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大江观澜”昙华林国际版画双年展等一批面向社会展示师生创作成果体现学校综合实力的展览逐步形成品牌影响力。“超视域·再基础——视觉艺术国际论坛”、以文培元,以美育人——2021必赢626net入口首页“新文科.新艺科”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2018年“全国艺术院校社会科学协同发展联席会议”的成功承办等,进一步拓展了师生学术视野,提升了学校学术影响力。此外,学校美术馆展览项目连续五年被列入文化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
五、社会服务水平稳中有升
依托学科专业和人才资源优势,学校积极融入国家和湖北发展大局,参与城市建设,为经济和文化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校承担并完成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会场艺术品创作、第十届中国(湖北)国际园林博览会规划设计、中国驻乍得共和国大使馆艺术品工程、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湖北省彩车艺术设计、武汉市公共轨道交通特色站点艺术品设计、南昌地铁公共艺术设计、光谷广场综合体地面艺术品制作安装、东湖绿道公共艺术品设计及制作安装项目、中山大道公共艺术品设计及制作安装项目、水果湖核心区综合改造、武汉设计之都申报等重大项目。2014年以来,湖北美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连续七年获武汉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立功单位及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城市公共设施艺术化项目)最佳范例金奖及优质工程金奖。2017年学校荣任武汉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副理事长单位。
积极发挥智力资源优势,先后与鄂州市人民政府、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中信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就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推动学校产学研转化的多方面工作开展合作共建。
助力文化传承创新,持续实施“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非洲青年设计师培训计划”等10余个国家级项目。
下一步,学校将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发展目标,创新科研平台组织模式,加强校内科研平台实体化建设;加强重大项目和成果培育,创作时代精品力作;完善科研评价考核激励制度,进一步激发教师投身科研创作的积极性;聚焦国家战略和地方重大需求,积极参与校地合作,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力争将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高等美术院校。